燕所居的村子靠近河流,因而就叫河村。
此时已是秋末,冬季的寒凉初显端倪,她们下山的路上风声呼啸,刀子似的刮在脸颊,燕立刻在脑中回忆起那个滋味,下意识缩了下头。
但很快她就发现,自己没有感到冷。
她看了眼身侧,下山途中依然如履平地的仙子,她手中仍旧提着那散发着皎洁光晕的灯,驱散了所有的寒冷与疼痛。
燕心中不免敬畏更深。
遇神这件事,或许这辈子就这么一次了。她想。
她领着紫华回到河村,轻车熟路找到家门口,那夯实的土墙里头,隐约传出妇人低声的啜泣。
“阿母。”燕用力拍拍门,“阿母,是我。”
那并不结实的门立刻被打开了,里头走出一个面色憔悴的妇人,紫华看了眼她,年龄约莫才二十余岁,但已生了皱纹,皮肤呈现出蜡黄的状态。
那妇人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见到完好无损的燕先是惊喜交加,但很快她所有的表情都凝固在了脸上,化作呆滞。
紫华的存在感实在是太强了,她光是站在那儿,就好像天地间独剩她一人。
直面仙女的冲击太大,妇人好半天没回神,嘴巴张大,燕摇着她的手喊了好几声“阿母”。
“哦……哦!”妇人终于从那恍惚的状态中抽离,几乎不敢直视紫华的双眼。
燕简单地对母亲交代了一下来龙去脉,得知是紫华救了燕,妇人愈发感激,她连忙请紫华入屋。
“天色暗了,贵人……贵人若不嫌弃屋内简陋,先在这儿歇上一晚吧?”
“打扰了。”紫华没有拒绝。
跟着燕进了屋,紫华安静地打量着四周,整个屋子也就由几面土墙围起来,上头铺满茅草,屋里的确没什么东西,但干净整洁,屋顶和墙壁也没有漏损的地方,能看出这家主人是个心细的。
妇人催促燕赶快去睡,她自己则走到了角落放置杂物的地方,搬开一些茅草,取出草席等用具。
她将草席卷起来抱着:“天色很晚了,贵人也早些歇息吧。正巧我男人岁初被征去戍边,现在还没回来,贵人不介意的话,且用这褥子凑合凑合。”
紫华帮她分担了一些,学着她的样子铺床榻,看她麻利的动作,又问道:“所以今年一整年,都是你一个人在家里带孩子,干农活吗?”
听到紫华问出这等常识性的问题,妇人浮现出一抹无奈的笑,只当是贵人不谙世事:“都是这么过来的,一旦朝廷有什么事,家里的男丁就要被征走,农活就都落在了我们头上。幸好我的两个孩子也都半大了,能帮忙干点儿农活,还不算太劳累。”
她叹了口气,把褥子的褶皱拽平:“累点儿倒不算什么,怕就怕老天不作美,又几个月不下雨,或是一连下几天的暴雨……只要不是灾年,那都算好年喽。”
紫华沉默了片刻。
“若是灾年,会如何?”
妇人笑了,这更是显而易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