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绝对是种族歧视!”
这样的争论,其实已经持续了整整两天。
换句话说,两天前,他们这些评委就已经看完了所有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并开始进入投票阶段。
一共有8个官方奖项:
金狮奖最佳影片、银狮奖评审团大奖、银狮奖最佳导演、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沃尔皮杯最佳女演员、最佳剧本奖、评审团特别奖,以及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奖最佳新锐演员。
除了现在正在讨论的这个奖项之外,其余七个都谈得相对顺利——
即便有分歧,也在迈克尔·曼的主持下,最多经过一到两轮讨论便迅速达成一致。
甚至按理说最重要的金狮奖,也是三言两语便拍了板。
陈可新觉得,大家的心思似乎都不在这些奖项上。
迈克尔·曼这个老狐狸显然早就看穿了,于是他故意将最佳男演员奖的讨论放在了最后。
果不其然,这成了最棘手的战场——
两天时间,足足开了五次会,每次会议长达两到三个小时。
最初还按流程依次发言,后来变成拉帮结派的分组讨论,最后干脆演变成公开对峙,双方寸步不让,哪怕每次都要把这间会议室的咖啡喝完,但谁也不肯先走。
迈克尔·曼一直静静地坐在主位,等到会议室里的声音终于慢慢消失,他才缓缓开口到:“本来,在这个奖项上,我依旧想如同其他奖项一样,让大家尽量形成一个统一意见。这是电影节评审的惯例,也是我担任主席的职责。但现在看来……”
他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恐怕已经走到了必须各自投票的那一步。大家同意吗?”
没有人说话。
陈可新也没有。
他不是第一次做评委。早在2007年,他就曾担任过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的评审。
2009年,又在釜山国际电影节的亚洲电影之窗单元当过评委。
前年还参与过金马奖的终审评审工作。
这些经历让他很清楚一个事实——无论是在国际电影节,还是华语世界的奖项评选中,评委会主席都会尽量让大家在讨论中达成统一意见,而不是直接诉诸投票。
原因很简单:如果是统一意见,结果会显得更加权威、稳固,也不容易被外界质疑。
反之,如果是投票,结果固然也有效,但一旦分歧过大,票数接近,难免让外界猜测评审团内部存在严重对立,甚至给媒体留下炒作空间。
尤其在威尼斯这种国际A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这样的核心奖项一旦出现险胜啥的,就可能引发长时间的争论,不是一件好事。
陈可新很明白,这正是迈克尔·曼一直拖到最后才讨论这个奖项、并且反复尝试调和的原因。
可眼下,显然调和已经不可能了。
老迈的迈克尔·曼对会议室里的沉默并不意外,静静等了几秒,又开口道:
“我以评委会主席的名义宣布,这次的投票就代表着最终的结果,一旦投出,为了公平,就不许变票,包括我在内。”
“无论投票结果如何,都是如此。”
“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尊重自己的身份,从职业道德出发,慎重的投出自己的一票。”
“在最终结果出炉之后,对外保持一致口径,对投票和讨论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保持沉默。最终,不管是谁将捧起这座万众瞩目的奖杯,那都是我们九个人共同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