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明年从海上运粮,支出会减少许多,从江南运来的粮会变多,那时朝廷应该是有些富裕的。”
再多发些宝钞,这就是要多收些税的意思,用宝钞收刮民间的财富,这可是老手艺了。
李显穆微微闭上了眼睛,当作没有听到这句话。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皇帝已经把私事的项目都停了,剩下的都是公事,总不能不做。
尤其是在交趾建立卫所,是关乎着未来大明数百年国运的大事,就算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做。
但是这么大的一个帝国,竟然做这么几件事,就把国力消耗成这个样子,实在是不像话。
李显穆低声自语道:“还是财税制度有大问题,实物税的缺点太多了。”
大明的财税真的是两千五百万贯吗?
三千万石粮食,上下价格波动10%,就是上百万贯钱没了,在路上又消耗了多少?
在使用过程中呢?
这种实物税太容易出问题了,甚至还搞出空印案这种事。
如果全部折成银钱,就没有这种问题了。
可是从哪里搞到那么多钱呢?
大明每年至少需要向市场中投入数百万的铜钱,可每年所制造的永乐通宝只有10万贯,大部分还流入了海外。
李显穆想到了那支玉签。
现在已经是腊月二十八,大后天就是正月初一,父亲会有办法吗?
————
从永乐元年起,由李祺所主导,大明实行了财政预算制度,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举行御前会议,回顾一整年的政治经济军事。
这项制度在往后的岁月中越来越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能够决定大明未来数年的政策走向。
譬如永乐七年末的御前会议,决定了三年不动刀兵!
而这,并不是孤例。
研究明朝历史和明朝政治,就不得不详细的回顾每年的会议内容!——《大明历年年末财政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