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见他说话结巴,举止笨拙,与想象中大匠形象相去甚远,不禁莞尔:
“马卿平身。”
“朕闻卿造舰有功,特来一观。”
马钧却不起身,反而以头抢地。
“臣、臣有罪!”
“新式轮桨昨日试水又、又断了三根……”
李翊笑着扶他:
“德衡何必惶恐?试错本是常理。”
“前日不是已解决轴承过热之弊了么?”
马钧这才抬头,眼中闪着感激的泪光。
“多、多亏相爷从中帮衬,否则小人断不能将之完成。”
刘备见二人对答,心中称奇,问道:
“子玉与马卿似有旧谊?”
李翊答道:
“旧谊倒也谈不上,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德衡改良织机,使仿制效率倍增。”
“其人虽拙于言辞,然每有巧思。”
“故臣调入将作监,专司军械改良。”
随着李翊身上繁重的政务增多,他已经没什么精力放在研究发明上了。
不过他依然乐衷于提拔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
鼓励发明创造,提高生产力。
马钧大声说道:
“若非相爷提携,臣不过一介木匠。”
“安能……安能……”
说到此处,竟哽咽不能言。
士为知己者死。
马钧虽不善言辞,但他知道李翊是他的贵人。
如果不是相爷的赏识,予以了其充分的信任与耐心,他便不可能有今天。
造舰之初,其实也不是很顺利,屡屡失败。
但这期间,李翊情愿在内阁里待着,也绝对不派人去催。
这么通情达理的甲方,古今难觅。
马钧才得以将新式造船建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