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工部加紧建造战船,务必在开春前完成四千五百艘之数!”
“臣,领旨!”
李翊郑重下拜,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
他望向东南方向,仿佛已经看到来年春天,千帆竞发的壮观景象。
暮色渐沉,黄河上的战船演练已毕。
刘备正欲起驾回宫,李翊却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且慢,臣请陛下移驾一观造船之所。”
“战船虽好,然造船之人更值一见。”
“哦?”
刘备眉梢一挑,打趣道:
“莫非这巨舰非天工,竟有巧匠能为之?”
“……哈哈哈。”
李翊听到这话,也忍不住笑道:
“陛下随臣来便知。”
一行人离开港口,沿泥泞小道行不过二里,忽见山谷中灯火通明。
数百座工棚依山而建,绵延数里,锤凿之声不绝于耳。
山谷中央,十数艘半成战船如巨兽匍匐,工匠如蚁附其上。
“唔……”
刘备瞪大眼睛,“竟有如此规模的船厂!”
李翊指向最高处一座青砖建筑。
“那里是将作监所在,主持者姓马名钧,字德衡,南阳人士。”
“此人虽口不能言,然心思精巧,古之公输般不过如是。”
马钧是曹魏时期著名的发明家。
李翊也是慧眼识珠,将之给提拔了起来。
给予了其充分的信任,命他全权负责战船的监造。
正说着,一个瘦小身影从工棚中钻出,跌跌撞撞跑来。
那人约莫三十五六岁,粗布短打沾满木屑,脸上满是烟灰,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相、相爷!”
马钧跑到近前,才惊见刘备冕服,顿时手足无措,扑通跪倒。
“微臣不知陛下驾到,罪该万死!”
刘备见他说话结巴,举止笨拙,与想象中大匠形象相去甚远,不禁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