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到冬天的时候,淮河都会水位大减甚至断流,唐军就会派重兵把守,并称之为“把浅”。
当初议定出兵之时,有人说应该趁水浅好渡河。但也有人说唐国每年例行‘把浅’,冬天一来就要派重兵驻守淮河,反而不好动手。
等到夏季出兵,定能出其不意,迅速突破淮河一线。
但由于西征蜀国的战事很顺利,几个月就拿下了秦、凤四州,解决了蜀国的这个后顾之忧。
柴荣不想再等到明年夏天,所以才会力排众议开启南伐战事。
不过由于李谷擅自撤军一事,将战事拖延了近一个月,导致唐军有了准备。而且唐国有“例行把浅”的传统,在下半年的时候就会为派兵驻守淮河一线做准备。
这才导致唐军能这么快做出应对,大量的援军集结到了长江以北,周军想要速战速决的难度变得很大。
涂山的那一万多驻守的唐军,就是趁着周军调动的间隙,乘船沿着淮河迅速北上,占据了淮河以东的要道。
当然江南本就擅于水战,拥有着数量庞大的战船,又借助着淮河周边发达的水系,才能完成军队的快速布防。
思来想去,柴荣又觉得这些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双方军队的战斗力有差距,真要正面硬碰硬,大周禁军绝对是优势的一方。
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要保障士兵们的吃饭穿衣,若是吃不饱穿不暖,再强的战力也发挥不出来。
良久,柴荣轻叹一声,抬头望向帐内众人:“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拿下寿州城,这颗楔子若是不拔除,我朝大军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牵制。”
王溥和范质对视一眼,齐声称是。
柴荣又道:“攻打光州和舒州的事不要耽搁,明日就让潘美领两千人马出发。转移浮桥至下蔡也要尽快弄好。”
顿了一下,他的声音严肃起来,“再给李重进发一封诏令,让其务必加紧攻城……明日过后,朕便会动身前往寿州城下,到时亲自督战。”
……
次日一大早。
潘美收到了皇帝的诏令,得知自己将要领兵出战,他不免有些摸不着头脑——官家怎么突然给自己派了这么重要的差事?
但随后得知了其中详情,潘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沾了李都使的光。
潘美心中对李奕的感激更甚,秦、凤之战时他跟在对方后面捞了战功,先前又被李奕举荐随驾出征,现在更是因他而得了重要差事。
难怪常说的干得好不如跟对人……既能跟对人又能干得好那自然更容易出头。
不过与此同时,潘美也很有压力,侍奉在皇帝身边数年,他还没有真正独自领兵作战过。
但压力是一方面,动力却是另一方面。潘美已经三十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算年轻,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摆在眼前,他不想错过,更不想失败。
他不敢奢求像李奕那般英雄,也自认比不上对方,但起码也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怀揣着雄心壮志,潘美率领两千禁军精锐,马不停蹄的向舒州进发。
……
与此同时。
攻打寿州城的战事还在继续,这座城池如同钉在江淮的一处要塞,打起来很费力,但不打又威胁周军的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