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思索片刻,沉吟道:“何超是先帝时的近臣,行事稳重持成,倒是合适的人选。至于潘美……他是否能担此重任?”
他当年任开封府尹时,潘美便在他身边侍奉,这些年倒也算是勤勉有加,但却始终未有太显眼的功绩,此番能否独当一面?
王溥察言观色,瞧出皇帝的心思,当即拜道:“今年西征秦、凤时,潘将军颇有些功劳,殿前马军的李都使也对其赞誉有加。此次正是李都使向枢密院举荐的他……”
话里的意思不言而喻,既然李奕举荐了潘美随驾出征,肯定是觉得对方能派上用场。
而李奕打仗的本事,大伙儿都有目共睹,不用多说也知道含金量。能被他亲自举荐的人,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果不其然,听到王溥提起李奕,柴荣脸上涌起一丝笑意,点头道:“在秦、凤时,李卿的仗打得颇为漂亮,一路斩将拔寨,打得蜀军无力招架。想必跟在李卿身边,潘美也得了不少指点,就是不知能学到李卿的几分本事……那这次便就让他去试试。”
世宗柴荣的优点之一,就是敢大胆用人,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所以禁军中的大量青壮派被提拔起来。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李奕举荐的潘美,对于自己这位连襟妹夫打仗的本事,柴荣是毫不怀疑的,对方看中的人想来不是庸才。
——不过要是此刻远在东京的李奕,得知王溥把自己拉出来当由头,怕是都会有砍对方一刀的心思。
他举荐潘美也只是源于历史上的记载而已。顺带也可以卖对方一个人情,日后或许能用得上。
但该怎么用潘美,那是皇帝和宰相们的事,应当以潘美表现出的能力,给他派合适的差事。
就好比寿州巡检使的活,潘美目前就干的很不错,起码没出什么问题。
但派潘美领兵去攻打重镇,他若是因此栽了跟头,皇帝就算嘴上不说,心里难道不会怪李奕举荐了个什么废物?
人是他举荐的没错,但若是因为他的面子,从而赋予潘美重任,这绝对是两种概念。
……
策应王逵的决议定了下来,柴荣继而又提起另一件事。
他转身瞅着舆图,眉头微蹙道:“韩令坤和李继勋还被挡在涂山吗?”
派出的四路大军里,其它三路都有进展,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唯有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步军都指挥使李继勋,他二人所率的侍卫司三千精锐却还没有抵达濠州城。
但这也不怪他们,因为在濠州以西的涂山脚下,驻守着南唐军一万余人的兵马。
若是不先把这根硬骨头啃下,就算到时候抵达濠州城下,也会面临着南唐军的前后夹击。
范质出列道:“驻守涂山的唐军足有万余人,凭借着地势之利坚守不出,而其军寨又处江左的要道,若是不先将其剿灭,恐会对我军运送粮草辎重产生威胁。”
“依臣之见,短时间内拿下涂山军寨不太容易,若想要直取濠州,怕是要派出一部人马,从涡口渡江牵制涂山唐军的动向。”
柴荣道:“涡口离得太远,我军人员辎重全都由正阳渡江,再派人马向东驰援,怕是粮草器械要供应不上……天气愈发寒冷,若是无法保障辎重,会有巨大的隐患。”
范质拱手道:“陛下思谋远虑。但臣倒是有个提议,寿州城久攻不下,我军浮桥立于正阳,已经不太适合。东北边的下蔡毗邻淝水,东边数十里外就是涡水,不如将浮桥移至下蔡,借二河之便互通淮河一线。”
王溥接话道:“范公之言甚妥。下蔡位于淮河北岸,地形开阔水流平缓,在那里营造浮桥难度较小,而且正处寿州城北的淮河要道,我军把重心放在那里,随时可以截断唐军顺河西进的援军。”
柴荣沉默片刻,方才点头道:“就依两位爱卿所言,把浮桥从正阳移至下蔡。”
说话间,他的指尖轻叩桌岸,脑中不免沉思起来——
以前每到冬天的时候,淮河都会水位大减甚至断流,唐军就会派重兵把守,并称之为“把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