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妃体恤!”
“我等就先行告退了。”
江瀚挥挥手:“都回吧。”
等几位臣工相继离去,王翌颖又让内侍进殿,端来了几盘热菜摆到案上。
一碗炖肉,一碟炒青菜,还有一碗鸡汤,虽然不算丰盛,但好歹能垫垫肚子。
殿外值守的亲兵队长冯承宣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叹了口气。
以前在军中,提醒江瀚吃饭休息都是他的差事,现在全让王妃抢了去,这找谁说理去?
江瀚吃得心满意足,擦了擦嘴,拉着王翌颖的手,嘿嘿一笑:
“吃饱了,有力气了,咱回内院!”
王翌颖脸颊微红,任由他拉着,快步走了出去。
江瀚令旨既下,各部门便遵照指示,立刻行动了起来。
农部的李兴怀亲自带着人,乘船赶到了江油的老君山硝洞。
面对多藏在深山里的硝匠户们,他软硬兼施。
他一方面宣示汉王新政,告知硝匠户们废除匠籍一事,并允诺按照官价,公平收购硝石,而且还大力招揽他们,加入官办的工坊,按月发放钱粮,按量给予赏钱;
另一方面,他联合从剑州调来的军队,封堵了几处主要硝洞出口,做出进山大肆搜捕的姿态。
在银钱的诱惑和刀兵的威胁下,这帮深山里的熬硝佬们权衡利弊后,陆续有人试探着走出山洞,开始与官府接触。
李兴怀趁热打铁,立刻上奏江瀚,在江油县设立了制硝所,直属工部,专门负责硝石的开采、收购和粗炼。
至于江瀚曾隐约提及的“化肥”一事,李兴怀苦思冥想后,仍不得要领。
无奈之下,他只能暂时将其单独列册记录,等待日后江瀚亲自定夺。
处理完江油的硝洞事宜后,李兴怀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督导各州县落实“官营沤肥”的政策。
各地衙门纷纷组织人手,在城中设立“净行社”,专门收集城里的粪便污物,并于城外低洼处,设立大型官营沤肥场,集中堆肥发酵。
同时,趁着冬季河流进入枯水期,农部又招募了大量农闲时的民夫,疏浚河道沟渠,挖掘河底淤泥。
这些淤泥堆在田间地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后,便可直接作为优质的河泥肥使用。
一时间,四川各城镇周边,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粪便、淤泥发酵的酸臭味。
另一方面,学部主事王承弼回到衙门后,即刻行文川内各府、州、县学,张贴告示,晓谕全川士子。
在告示中,他将科举考试的时间定在了九月初十,并公布了大致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
除了传统经义外,还包括了像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以及《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之类的书籍。
这份书目清单,一经公布,便在四川的士林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看着这份清单,这些常年埋头在四书五经、揣摩八股程文的学子显得十分茫然。
他们有不少人,甚至连这些书的名字都未曾听说过,更别提研读,精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