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邓艾“毡毯自裹”的升级版。
其原理,就是利用弓竹强大的弹性和韧性,来缓冲人体下坠时受到的巨大冲击力。
最关键的是,这东西的主要材料是竹子和藤蔓。
这两样材料,在山里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士兵们只需要携带一些关键的辅料,比如皮革、棉被等,然后就可以随时随地,就地取材打制器械。
完全不用费力扛着,在山路里穿梭行军。
江瀚估摸着这玩意儿应该能派上用场,随后便在汉中府境内,搜集了大量的骡马。
并且又命令工匠们连夜赶制了数百床厚实的棉被以及皮革,一股脑地全都塞给了李自成。
一切准备就绪。
九月中旬,李自成便带着他的两千多兵马,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汉中,踏上了偷渡阴平的旅途。
就在李自成率兵赶往甘肃后,江瀚也随之升帐点兵,亲率七千主力大军,拔营南下。
他的任务同样艰巨。
从汉中府的沔县,到川北重镇广元,是长达四百余里的漫漫征途。
他必须尽快扫清沿途的所有障碍,囤兵于剑门关下,摆出强攻的姿态,将川北明军所有的注意力都牢牢吸引过来,为从阴平小道偷渡的李自成部,创造战机。
这一次他只是幌子,一切行动都是为了策应李自成。
大军一路南下,江瀚惊讶地发现,明军在金牛道上的防御,竟然十分松懈。
他很诧异,自己在汉中府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难道四川的文武官员们都是瞎子和聋子?
江瀚的第一站,便是宁强县。
他的先锋部队刚刚抵达城下,还没准备开始进攻,城头上的守军便不见了踪影,根本没人敢抵挡。
宁强县的知县还在和新纳的小妾寻欢作乐呢,就被突然赶来的县丞撞了个满怀。
听到贼人兵临城下的消息,知县大人二话不说,丢下身旁的美人,撒腿就跑。
可他还没跑多远,便被有意投贼的百姓们团团围住,直接扭头送回了城门处,开城请降。
这帮百姓们倒不是真心实意的想投奔江瀚,他们只不过是想拿个献城的功劳,免得被这伙不知名的贼人给屠了。
江瀚倒是没太难为这帮百姓,他只是途经宁强县而已,正常人谁没事儿屠城啊?
过了宁强,便是入川的第一个重要关隘,七盘关。
此关虽也建在险要之处,但因为其深处腹地,年久失修,关墙更是多有垮塌。
七盘关的守军们只有区区百人,而且几乎都是些老弱病残,根本不堪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