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自成最近几天,一有空便在仔细研究邓艾破蜀的史料记录。
为此,他不仅找来了《三国演义》,甚至还找来了《三国志》进行比对。
《三国志》上的原文倒是不多,只有寥寥几句话: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
“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
“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当李自成把这段记录拿给江瀚看时,两人都敏锐的注意到了其中的关键,
“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再对比《三国演义》中的具体情节,两人这才明白,这一段剧情,应该就是邓艾率军翻越摩天岭那一段。
摩天岭的地势肯定无比险峻,以至于邓艾作为主帅,都只能用毡毯裹住身体,从山上滚下去,以此来鼓舞士卒继续前进。
看完这段,江瀚和李自成都愣住了。
这得是多艰险的道路,才能逼得一军主将,用这种危险的方式来以身作则?
说不定滚着滚着,脑袋就撞上哪块突出的岩石,当场就暴毙了。
为了尽可能减小士卒的伤亡,江瀚立刻下令,紧急召集军中所有的能工巧匠,一起商讨研究。
看看能不能想出什么法子,打造一些辅助登山、下山的工具,用来帮助士卒们安全地越过摩天岭。
这帮工匠们听了也很为难。
大型的器械太重,要是没有马车,根本带不进山里。
临时赶制,恐怕在山里也施展不开。
而小型的工具,面对摩天岭这种险地,恐怕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思来想去,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最终提出了一个方案,搞了个名为“竹网弹簇”的东西出来。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复杂,但实际原理却很简单。
先取手腕粗细的坚韧竹竿,以猛火烘烤,使其变软弯曲成弓形,并用麻绳藤蔓捆扎固定。
将数十个这样的弓竹,以纵横交错的方式,层层迭加,再往上面盖上厚实的松枝、皮革以及棉被等软物,防止弓竹刺穿。
要用的时候,只需要先派几个士卒,用绳索坠下山崖,找一处相对平坦的落脚点。
然后让士卒们把“竹网弹簇”用麻绳绑住,铺设成一个临时的“安全气垫”。
坡上的士卒,便可以朝着这竹网阵,或滚或滑,安全落地。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邓艾“毡毯自裹”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