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铸造方法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将砂型铸炮法的原理和关键步骤,向这些炮匠们进了讲。
砂型铸造法的原理并不复杂。
明代已经有了类似的技术,只是都用来铸造铜钱了,并没有应用于火炮铸造。
方法也很简单,江瀚稍微提了两嘴,这些老工匠们一点就透。
砂型铸炮,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法,一体成型,先铸出实心的炮管,然后再钻膛。
第二种方法,先制作一个砂模,固定好之后在浇铸成型,冷却至铁芯暗红,便可以将炮膛内的砂模敲碎,得到炮管。
江瀚思来想去,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一种方法:
先用铸造出实心炮管,然后再钻膛。
虽然这种方法多了一道工序,但优点也显而易见。
先铸实心,可以更好地保证炮身金属组织的致密和均匀;
而后期的钻膛,则可以使得炮膛内壁更加平整光滑,降低炸膛几率。
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江瀚还提出了利用水力的建议。
先利用水轮带动钻具,进行粗略的钻孔,将炮膛的大致形状打出来;
然后再由工匠,手动镗磨和精修。
反正这冶铁所就紧挨着孝河,不缺的水力资源。
敲定了铸炮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方法,剩下的具体操作,就专业炮匠来主持了。
相信过不了两个月,自己就能得到一批质量上乘的重炮。
安排好铸炮这件大事,江瀚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大营。
趁着这段难得的休整时间,他还在军中推行着办学扫盲,教士卒们认字的工作。
江瀚得回去亲自监督这帮人,免得赵胜压不住他们。
他采用的模式很简单,就是老带新,滚雪球。
先挑三十个脑子灵光的,认识字的,由江瀚或者赵胜亲自教导。
等这第一批人学会了,考核合格后,再让他们变成老师,每人负责教导十个新兵。
如此往复,循序渐进。
而江瀚和赵胜,则负责抽查各级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奖优罚劣。
一时间,整个孝河大营里,除了新兵们的操练声,又多了一片叫苦连天的读书声。
对于这些粗犷的军汉们来说,学认字比上阵杀敌还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