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岩田聪就在考虑,收购几家为任天堂生产卡带的厂商,彻底对任天堂釜底抽薪。
再者,便是增加对于内容端的投入。
这方面内容比较多,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比如增加游戏开发人员的奖金分红,甚至是给予核心人员虚拟股份等等。
又比如与内容提供方合作,不单单是自家的精灵出版社,甚至是小学馆、讲谈社、角川书屋等老牌出版社等等。
除了这些,还会增加社会面的投入,比如举办游戏设计大赛来吸引相关人才。
当然,原本的扶持援助计划依旧要实施。
精灵娱乐在霓虹也是吃过第三方游戏开发商被任天堂垄断的亏的。
如今资金雄厚的情况下,那基本就是不惜一切的去扶持第三方开发商。
不管是游戏开发投入,还是入股,甚至是直接收购。
总之只要是有潜力的第三方游戏开发商,精灵娱乐都要将其划分到自己的碗里。
当然,这是羽生秀树给予精灵娱乐高层现在的理由。
至于他心里怎么想的。
那当然是趁着游戏市场野蛮生产的时候,将有潜力的公司收入麾下了。
真等他们成长起来,那要花的钱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最主要的是,随着时间进入九十年代,游戏市场势必会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
虽说他现在已经吸纳了不少微软的股票。
但他也不觉得自己能阻挡微软进入游戏市场的决定。
当然,他也不会阻挡就是了。
到时候,有着强大第三方开发者支持的精灵娱乐,无论面对任何挑战者,都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就算真的因为什么决策失败了,靠着强大的游戏库,那也能继续“苟延残喘”。
而除了以上两点以外,羽生秀树还要求精灵娱乐投入资金,用于品牌文化的建设和宣传。
简单的说,就是要宣传精灵娱乐这个品牌,以及品牌旗下的经典IP形象等等。
但实际操作起来,要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广告,媒体,一些公关上的投入自然是基础。
还有就是“游戏文化”的建设。
比如对漫展,体育赛事,以及其他各类型活动的赞助。
又或者是直接参加,自己举办相关的游戏活动。
东电展和E3大展这种就无需多提了。
精灵娱乐酝酿许久的‘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预计将在1988年6月份举办第一届。
尽管这只是第一次尝试,第一届WCG中的众多游戏,注定会在后来被淘汰大半,甚至是全部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