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幡然醒悟,重文的同时并不抑武。范文正公变法得到了长久实施,且朝廷开始注重军队训练,不再疯狂扩大募兵。
她光凭听街头小儿口口相传的童谣中就已经听到好几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收服燕云十六州的故事。
其中不乏陈地谢氏、范阳卢氏、吴地陆氏。。。。。。
日后,再也没有靖康之难。
“茉莉花,珠兰花。。。。。。”小巷深处传来小姑娘清亮的叫卖声,给沉闷的雨季添了一抹鲜活的亮色。
“云丫头且快去瞧瞧,你家亲戚又上门来了!”
小巷口趁着雨季出门钓鱼的邻家阿公,见到卫锦云的身影,赶忙与她打招呼。
卫锦云听闻眉头一蹙,加快了脚步。
卫家就在前面临河的那条小弄堂里。卫锦云走得急,远远一望,大门虚掩未关,一旁横斜两把油纸伞。
她还未推门,一阵争吵声清晰地灌入她的耳中。
“婶婶,你这就太不近人情了。”
一道尖利的声音带着咄咄逼人的气势,在沉闷的巷子中格外明显,“那铺子空在平江府里吃灰,也不租赁,一年到头连个租钱都没有,白放着生虫,有什么用?”
“就是啊,婶婶。”
油滑的男声紧接着响起,裹着几分假意的诚恳,“大伯走得早,留下你们孤儿寡母,眼下这里卫峰夫妇又突然去了。我们这些做兄弟妯娌的,哪能不操心?如今家中几个小子正是要紧的时候,老大家金哥儿要娶亲,我家那个要进学,这卫峰又留下三个孤女,处处都是用钱的地界!俗话说,这一笔写不出两个卫字,那铺子说到底也是卫家的东西,这时候拿出来帮衬帮衬,也是正理嘛。”
他一边说,一边接二连三地嚎哭上几声,感叹老天不公,兄弟早亡。
这声音卫锦云再熟悉不过,是祖父兄弟的那几房。一位是堂伯母秦氏,还有位惯会装腔作势的三堂叔卫老三。
在她刚穿来身子虚弱的那日,他们就已经闹过一回,引来一批嚼舌根的邻居指指点点后才作罢。
如今不过短短二十多日,竟又厚着脸皮来惦记她祖母的嫁妆。
昏暗的堂屋里,祖母王秋兰背对着门口站着。她穿着一身褐色交领长裙,素色包髻一丝不苟包住她半白的头发。
秦氏叉着腰站在王秋兰对面,卫老三则搓着手,在一旁帮腔,眼神却滴溜溜地转,透着算计。
王秋兰被卫老三哭嚎得心烦,“那铺子是我从娘家带来的嫁妆,跟卫家半文钱关系都没有。”
“哎哟喂,话可不能这么说。”
秦氏的音调又拔高了几分,似是非要争个高低,“嫁妆嫁妆,嫁进了卫家门,可不就是卫家的东西?再说了,云丫头那病秧子,三天两头就要请大夫吃药,蕖姐儿菱姐儿两个才多大点。。。。。。那将来都是泼出去的水。好好的铺子留给她们,还不是白白便宜了外姓人。婶婶你糊涂啊,眼下将它卖了,换一笔现钱,我们几家分了,大家日子都好过,我们也能多照应照应你们祖孙几个不是?”
她那语气,轻狂得仿佛在给卫家施舍什么天大的恩惠。
王秋兰转过身,堂屋昏暗看不清她的神情,却听冷笑一声,“你们所谓的照应,就是一次次上门来算计我最后一点傍身的东西?”
秦氏被这气势噎了一下,但随即恼羞成怒,脸涨成猪肝颜色。
卫老三也沉下脸,念念叨叨,“婶婶,您这就不讲理了。我们好心好意。。。。。。”
“吱嘎”一声,门被卫锦云推开。
堂屋内激烈的争吵戛然而止,几道目光齐刷刷地看向门口。
雨水顺着卫锦云的鬓角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