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汪直此人,也成功的成为了大明历史上的,四大太监中的一个。
只不过从汪直所做出来的种种事情上来看,可以看出,汪直此人能力是非常强的。
主管西厂之时,能够把朱见深所交代的事情,都给完成。
巡视边军,如辽东,大同等地时,也都能够立下功劳,完成任务。
成化十七年,汪直作为监军,还三度抗击入寇大同宣府的异族,取得黑石崖大捷,稳定边防。
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并不是擅权。
和王振,刘瑾以及魏忠贤这些比起来,要好的太多。
不仅如此,大明的武举制度能够健全,汪直也在里面出力很多。
成化十四年,汪直奏请说,武举也要进行考试。
要仿照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录取进士的办法。
成化帝朱见深采纳了汪直的建议,并命人摸索出来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这些,一直用到了崇祯年间。
汪直此番奏请的意义,在于把武举扩大到乡试和会试。
使得武举逐渐发展成为,与一般文史考试相对式的体系。
有利于武人人才的全面选拔。
不过就算是这样,汪直最终的结局也不算好。
被文官各种的上书弹劾。
到了后来,被贬为闲人。
再之后,具体是什么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
韩成的声音落下,房间之内里的气氛稍微有些沉重。
几人的心情都显得有些复杂。
朱元璋沉默不语,不过因为有着汪直的原因,对于宦官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改变。
当然,也仅仅只是有一定的改变而已。
并不会因为历史上汪直的表现,就会改变后宫不得干政这一原则。
至少在他洪武朝时,绝对不会!
在朱元璋看来,宦官是一把双刃剑。
用的好还行,用不好了也容易伤己。
能不动用,就尽量不要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