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灯火通明,却比往日更显静谧。秦玲并未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而是立于殿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指尖无意识地轻叩着窗棂。虽面容平静,但微微蹙起的眉宇间,仍能看出一丝难以完全掩饰的牵挂。
脚步声自殿外响起,沉稳而熟悉。
秦玲倏然转身,凤眸第一时间便落在了踏入殿内的那道身影上。孔衫依旧是一身玄色衣袍,神色略显疲惫,却带着一丝尘埃落定的从容。
“如何?”秦玲上前两步,声音里带着她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她虽通过特殊渠道知晓大慈恩寺方向惊天动地的能量波动已然平息,但具体结果,仍需确认。
孔衫走到她面前,停下脚步,目光与她交汇,言简意赅地给出了答案:
“事情已经完结,罪首伏诛。”
八个字,清晰明了,为这场持续百年的恩怨、为今日惊心动魄的厮杀,画上了最终的句点。
秦玲闻言,紧绷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松弛下来,她长长地、缓缓地吁出了一口气,仿佛要将积压在胸中的担忧与郁气尽数吐出。凤眸之中,锐利与欣慰交织。
“好。”她只说了这一个字,却重逾千斤。其中包含了太多情绪——对罪恶得到清算的快意,对孔衫平安归来的安心,以及对后续事宜的决断。
她走到御案前,提起朱笔,在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密旨上,流畅地批下一个“可”字。这是对孔衫“大慈恩寺换人”决定的最终确认和授权。
放下笔,她再次看向孔衫,目光变得柔和了些许:“辛苦夫君了。详情稍后再细说,先歇息吧。”
孔衫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倦意和放松的笑容:“确实有些乏了。不过,总算没白跑一趟。”
他顿了顿,又道:“后续清理和遴选新方丈之事,我已让皇城司和礼部的人去办了。他们会拿出章程。”
“嗯,朕知道了。”秦玲走到他身边,很自然地伸出手,替他理了理略有褶皱的衣襟,“去吧,好好休息。今夜,无人会打扰。”
孔衫握住她的手,轻轻捏了捏,一切尽在不言中。随即转身,朝着殿后休息的宫室走去。
秦玲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殿门后,才缓缓收回目光。她重新走到窗边,望向大慈恩寺的方向,夜色浓重,早已掩盖了一切痕迹。
但帝国的格局,却因今日之事,悄然改变。
罪首已诛,风波暂平。而明日,又将有新的太阳升起,照耀着这座亟待焕然一新的千年古刹,以及这个继续向前奔流的庞大帝国。
紫宸殿内,重归寂静,唯余女帝独立窗前的沉思身影。
几日时间,足够让皇城司和礼部将大慈恩寺彻底清理整顿完毕,也将一份详尽的调查案卷和新任方丈的遴选方案呈报御前。
紫宸殿内,秦玲正翻阅着礼部呈上的奏折。她今日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常服,少了几分大朝会时的凛冽威仪,却多了几分乾纲独断的沉静力量。
“慧明禅师…”秦玲看着礼部推荐的名单,指尖在第一个名字上点了点。此人并非出自大慈恩寺本寺,而是来自帝国南方一座以清修戒律严明着称的古刹,素有名望,且与苦根一系毫无瓜葛,在之前的调查中也证实其品行端方,佛学精深。
“嗯,就是他了。”秦玲提起朱笔,在慧明禅师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批红:准。即日赴京,升座大慈恩寺方丈,整肃寺规,弘扬正法。
她放下笔,对侍立一旁的内侍监吩咐道:“传旨礼部,着他们即刻安排仪注,护送慧明禅师入京。朕要亲自见他一面。”
“遵旨。”内侍监恭敬领命,躬身退下,前去传旨。
处理完大慈恩寺的事,秦玲的目光转而投向御案另一侧,那里堆放着来自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更多奏折。她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