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要事?怕不是又来求情的。”说话的正是郭嘉、郭奉孝。
如今的他虽经荀彧举荐进入曹营,但还不曾做出什么巨大贡献,又因他祖辈虽有余荫,但早已家道中落。
所以尽管他深受曹操信赖,但曹营中看他不爽的也大有人在。
“哼,主公还未说话,哪轮得到你发表意见。”
“在下不过一时心直口快罢了,主公还未发话,你倒是先跳出来了。”
“你!油嘴滑舌!。。。。。。”
那人苦于不善口舌之利,脸涨得通红,双手用力握成了拳头。
“够了,这是司空府,一切全凭司空做主。”
看两人越说越不像话,荀彧忙出声喝止了这场闹剧。
将闹剧尽收眼底的曹操并没多说什么,只吩咐门卫将人请了进来。
“拜见司空,此次却有天大的喜事来禀告司空,事出紧急,还望司空莫怪。”
“喜事,不知这喜从何来?”曹操端坐在首位,声音不冷不淡。
“有才华斐然者前来投奔,这不是天大的喜事吗。”
“那人是谁,现在何处?”
听闻有人才前来投奔,曹操心中大喜,因祢横而对孔融产生的不喜也降了几分。
“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是吾之好友——祢衡、祢正平。”
“呵,孔少府可真会开玩笑,如今许都内外谁人不知他祢衡心高气傲,恃才放荡,不把司空放在眼里。”
听清了孔融口中前来投奔的人才,竟是祢衡那斯,房中众人皆是愤怒不已。
“你张嘴就说他有心投奔,怕不是以为我等皆是老眼昏花之辈,见事就忘!”
“自是不敢妄语,正平兄先前所为确有不妥之处,可也正因如此,方体现出司空不拘小节、求才若渴之志啊!”
“若得祢衡归顺,天下何人不赞司空大义,又何愁没有贤才志士前来投奔?”
“这。。。。。。”
尽管幕僚们并不相信祢衡会真心投奔,但不得不说,孔融的这一番话正中曹操的下怀。
此前因曹操冒大不违“挟天子以令诸侯!”导致天下有志之士,人人厌之,以至于尽管曹操做足了求贤若渴的姿态,也少有人前来投奔。
如今祢衡“击鼓骂曹”天下人尽皆知,若祢衡在此时当真归顺,不论真心还是假意,天下谁人不赞他曹操大义?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不拘小节的姿态更会广为流传,不愁无人前来投奔。
但前提是,祢衡这头犟驴当真愿意归顺吗?还是说,这只是他想到的又一个羞辱自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