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书网

补书网>天帝和她的傲娇王夫[哪吒] > 200210(第6页)

200210(第6页)

吕不韦苦笑起来:“莫非大王认为,就算臣修出了古今第一奇书,也依旧比不上那些世卿世禄之家吗?”

“您怎么会这么想?”嬴政很是诧异,“在寡人看来,相邦才干绝世,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

吕不韦愕然,惊异不定地看着他:“大王当真如此认为?”

嬴政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在政年幼时,相邦曾送给政一册蜀国《圣王律》,您去过蜀国吗?对蜀国政局了解多少?”

“臣去过蜀国。”吕不韦脸上露出向往之色,“蜀国与中原七国都不相同,那里是有才之士的乐土。只可惜,臣生不逢时,郑氏王朝已入末期,天下动荡不安,并不适合久居。”

他说这话,其实是在替自己挽尊。

他是个商人,还是个敢于火中取栗的商人,就比如投资还是质子的子楚。

当初在蜀国时,他也曾信心满满,想要通过科举入仕。

可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

蜀国自圣王起,就重视基础教育,千年以来,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村学,村学之上还有乡学,择优录取村学学子。

乡学之上还有县学,县学之上还有府学,甚至锦官城里还有太学……

如此层层递进,千年以来积累的人才如过江之鲫。

蜀国的科举考试,是真正的天才与天才之间的拼杀,庸才根本就没有入场的资格。

吕不韦固然是个天才,可在那样的修罗场里,却也一再落败,让他怀疑人生。

未免彻底失去锐气,他果断离开了蜀国,到中原来寻找机会。

第203章嬴政拿捏吕不韦

嬴政对蜀国的了解,都来自于扶荔夫妇和戴璇二人。他主要就是了解政体、民生、经济和军事。

关于蜀国的科举制度,他听扶荔说过一次就很感兴趣,后来又详细询问了戴璇和郑措,觉得这是彻底掀翻中原世卿世禄制度的绝妙好棋。

自从孔夫子推行“有教无类”以来,读书就不再是王族世家的专属,许多家有余财的,都会让子弟拜入百家读书。

只是中原七国对于用人,仍旧是世家子弟为主。那些出身不好的有才之士,想要出头难上加难。

七国之中,秦国的环境最为友好,可从各国西进的人才,也免不了被秦国公室针对。

嬴政有心引入蜀国的科举制度,却对蜀国基础教育的能量一无所知,自然也猜不出吕不韦在蜀国的遭遇。

只不过,吕不韦口中的“蜀中战乱,不可久居”,嬴政是一个字也不信。

这个以“奇货可居”闻名天下的商人,怎么可能经不起战乱的风险?以吕不韦的为人,他该是富贵险中求才对。

他之所以离开蜀国,嬴政推测,八成是在那里得罪人了。

不过,嬴政也没准备拆穿他,他还要用吕不韦,让吕不韦顶在前面冲锋陷阵,他在后面观察调控,在秦国试行科举。

于是,嬴政对吕不韦说了一句极有诱惑力的话:“相邦既见识过蜀国乐土,有没有想过把中原也变成那样的乐土?”

吕不韦立刻就领悟了嬴政的意思,眼中爆发出强烈的光芒,那是渴望,是向往。

他已经预料到了,如果科举制度在他手中推行开来,他必定能名流千古,比聚集百家编一部书可厉害多了。

“大王可是有意改变秦国的取才制度?”

“不错。”嬴政点了点头,“中原的制度早已腐朽,就像是失去了泉眼的潭水,乍一看清澄如初,稍一靠近就能闻到臭味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