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丞相卫绾一如往常地踏入朝堂时,眼睛忽然瞥见什么,他的脚步猛然顿住,神色惊疑不定。
紧跟他身旁的御史大夫直不疑也迈过门槛,当目光随之扫向上首位时,也愣住了。
陛下身边多了一个座位?
他们俩对视一眼,内心都浮现出了一个难以置信但又莫名合理的猜测。
……不会吧?
虽说汉朝也并非没有女子积极参与政事的身影,但那无一例外都是借着“孝道”的力量,以太后之尊辅佐国主、垂帘听政。比如最初的高后吕雉,比如现在还对朝堂有巨大影响力的窦太皇太后。
但皇帝本人还活着,就带着老婆一起上朝的情况,还真特么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啊!不过神女当国母也是开天辟地第一次来着……
随着时间推移,陆陆续续更多的大臣见到了这新鲜的一幕,有人面色古怪,心里对神仙直接参与政事惴惴不安,但也有人眼睛一亮,敏锐地嗅到了这背后的政治信号。
比如赵绾和王臧这俩。
他们站在文臣的队列中,隐秘地交换了个眼神,确认对方和自己一样很兴奋。
“陛下对窦太后亮牌了。”赵绾的声音小得几乎只剩空气传来的振动,“要不了多久,朝廷上就没有黄老的位置了。”
王臧不动声色地颔首。
当一个困于樊笼的猛兽,正是刚刚长成、血气方刚的年纪,他又能忍受得了多久这压在肩上的沉重枷锁呢?
当一把无往不利的神剑递到了他的手中,他真的能忍住不即刻撕裂这些困缚的铁笼,碾碎这些恼人的阻碍吗?
那位太皇太后的气焰多嚣张啊,深居长乐宫,却能在前朝只手遮天。就连天子对朝臣人员的调动她都能直接干预,别的不说,丞相和御史大夫如今还是这两位,就有这位太后的手笔在。
天子在她手上输了一次。
而这一次,窦太皇太后没有扳回局面的可能。她输定了。
……
紫华平平淡淡地跟着刘彻一起进了朝堂,她不通人间礼仪,也没有谁敢不长眼地拿人间的规矩去约束她,她一路上好奇地左看右看,观赏神奇动物似的打量乌泱泱一片的大臣,人们也都垂首低眉,静默不语。
她很自然地学着其余人的动作,在刘彻的身边坐了下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刘彻敲了敲案桌,“今神女在此,诸卿有何疑惑,皆可畅所欲言,不要耽搁神女时间。”
第一个走出来的是大农令,他对紫华充满敬佩与感激地深深一拜。
因为紫华拿出来的东西基本都和农事有关,大农令在上朝之前就准备了厚厚一沓简牍,如今紫华本人就在此,还省却了陛下当中间人传话的功夫。
他直接就问了,从农具的消耗到新型耕作法的作用逻辑,他问得事无巨细,紫华也回答得十分耐心。
都是经过了历史考验的、最适合精耕细作的文明瑰宝,紫华这样细细地一解释,其他的臣子也都听懂了。
“上仙果真博才。”大农令发自内心,充满敬意地说,“下官还有一惑,上仙赐予我等的新型粮种,我等只知其高产、耐贫瘠等零星特点,不知可还有其他注意的要点?”
“有。”紫华果断道,“除玉米外,土豆和红薯皆不易储存,二者含水量高,易发生霉变腐烂。其次抗病性弱,若大规模单一种植土豆,一旦发生病害便是大规模绝收,届时便是席卷全国的饥荒。”
大农令的脸色微微一变,不过马上就平静下来。
这不算什么缺陷,有的是克服的办法。
刘彻说道:“粮种皆有利弊,不能大规模种植当作主食,那也能用作救荒的粮食。”他一下子就窥见了这些作物的最终价值,并愉快地说,“何况,在亩产千斤面前,什么缺点都不算缺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