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水也认得柴玉成,他年龄大些,本来不该去修路,但族长说他能帮忙做锄头、砍刀之类的修路工具,还是把他留下了。如此,他才和自己儿子过了一个囫囵年。
等他一见图纸上的曲辕犁,立刻瞪大了眼,招呼自己儿子:
“小鱼,快过来看看!你想做的犁,已经有人想出来了!”
陈鱼已经十二岁了,但家里太穷,吃的太少,也还不到柴玉成的腰那么高,一张脸黑瘦,看见他们这么多人在家也当没看见一般,只是定定地瞧着那张图纸。
陈大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孩就这样,不爱讲话,他阿么去得早。”
正在这时候,陈鱼忽然间把图纸放回阿父的手里,匆匆去里面的房间拿了个东西出来。陈象和儿子们正疑惑着,柴玉成却认了出来,这是直辕犁的小模型,还有改造的犁的模型。
按照历史来看,唐代慢慢就出现了对前代直辕犁的改造,人们在劳动中最终完成了曲辕犁。陈鱼拿出来的小模型,就类似于唐代人改造出的曲辕犁。但柴玉成拿出来的图纸其实更接近于宋以后对曲辕犁进一步改造的犁具,能快速适应不同的耕种需求。
没想到小小的黎峒里,居然藏着如此天才的人。柴玉成目光灼灼瞧着这小孩,小孩看了几遍图纸便道:
“阿爸,我知道了,原来是我想错了。这个做好了,能省好多力气。”
“好!你瞧瞧,这就是阿爸说的柴郎君,这图纸就是他画的,曲辕犁是他想出来的。”
陈鱼终于抬起眼来看着柴玉成,目光极其热烈,柴玉成嘿嘿一笑:
“大水哥,你们家小鱼可太聪明了。我那儿还有许多器具图纸,等你们有空了,可去县上瞧瞧。现在就拜托你们先做出一架曲辕犁来,给村里人试试。这图纸我是无偿送给你们陈家峒了,所以……”
陈大水听着连连点头,心里想着的则是柴玉成简直是天大的好人:
“那我们做些木头活也不收钱了,都是乡里乡亲的。”
“大水,钱你是要收的,木头我叫峒里人自己送来。”
陈象补充了一句,陈大水这才不好意思地搓手,只有陈鱼已经拿着图纸进内间去刨木头了。
陈家峒里有人能做曲辕犁,比柴玉成料想的还要顺利。他和陈象说了要去其他峒说曲辕犁的事,还要去收甘蔗,陈象便让陈熊、陈河两兄弟陪他一起,他留下来督促明天的修路。
自此,柴玉成开始了将近一个月的奔波,临高山地里藏着大大小小的峒,黎族人对他或多或少还是不信任的,若是没有陈熊、陈河在,他连峒都进不去。
那些黎人也听过陈家峒修路的事,这才慢慢相信起了柴玉成和他带来的曲辕犁图纸。但不是每个峒里都有木工,也不是每家每户都能买得起曲辕犁的。即使陈大水只收了工费,也差不多要七十个铜板,才能买一架曲辕犁。
柴玉成终于知道李爱仁怎么这么痛快,就同意他找黎族人修路和推广曲辕犁了——他一个汉人县令,对全县三分之一的山地只是名义上有统治权,实际上黎人几乎过着不知道有县令,只知道有族长的日子。
有了受益的陈家峒在前,也渐渐的多了些峒,愿意出人修路,柴玉成还是一样,派人到县里去取粮食,顺带把收来的甘蔗都送回去。偶尔随着粮食来的,还有县里送来的包裹,一开始是几件春衫,后来是一些吃食。
柴玉成回了一趟陈家峒,陈大水和陈鱼忙得团团转,陈家峒到县里的大路已经修得差不多了,他们也开始修去隔壁县的路。陈家峒周边的峒,柴玉成都是自己带人去的,附近的峒和陈象的关系更密切,早盼着他来了,不少人甚至是去帮忙修过陈家峒的路。
柴玉成一问,他们的甘蔗早就自己背到县上卖了,如今春耕也有人用上了曲辕犁。柴玉成就把带来的工人和现场招的黎人安排他们修路,自己则偶尔在峒里走动聊天,认识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