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困难重重,柴玉成早就预料到了。现在条件艰苦,肯定不能一下就做到最好,他并不气馁:
“无事,我们先把临高各峒到县城的路打通,再慢慢修去别县的!等我们临高砂糖卖出了名,就不信别的县不来。”
柴玉成下了决心,白天跟着陈象去勘地形和路,监督大家修路,晚上还混去各家聊天,没有半个月就与陈家峒里的山民都相识了,大家也终于都放下了戒心,认为这个从外面来的汉人确实是个好人。
他从外面拉来的粮食也快没了,路修了不少,就叫人去取了一回粮食,就已经是一个月了,只听回来的人说县上的糖厂开工了,一人一个月居然有二百文的工钱。
等到第三回去取粮食和肉,已经是一个半月后了。从陈家峒到县城的路修了大半,陈家峒的青壮年几乎都来帮忙,也都顺着这条新路去卖过甘蔗,更晓得新路的好,无不盼望着早点通了路。
柴玉成正穿着花兽皮袄子和长薄衫混在众人间干活,忽然就听见有人叫他:
“东家!东家!您家里来人了!”
来人了?难道是钟渊?
柴玉成蹭地一下站起来,看见站在运粮队最前头的老头,来的不是钟渊,是魏鲁。
“魏叔,山高路远,你怎么来了?”
“公子叫我来了,郎君,你……你怎么瘦了?不对,是高了,还壮了。”
运粮的人用小推车把粮食推到柴玉成住的族长家暂放。魏鲁脸上都是喜意,他把包袱递给柴玉成:
“如今天气冷了,老不见你下山去。公子就让我来跑一趟,给你送些厚衣服。过几日就要除夕了,什么时候回去过年呢?”
柴玉成一愣,打开包袱,里面放着两套稍微厚些的衣服,原来马上就要过年了。
黎人也要过年,只是今年遭了水灾,要不是修路连饭都吃不饱,也没多少余钱准备过年了。
一转眼,他也来到大夏朝半年了。
“魏叔,你家公子怎么样?”
魏鲁连说了几个好字,刚被贬来临高的时候,他还担心公子会沉寂下去,好在身边有柴郎君劝着,现在有制糖的事情忙着,居然日日也能吃能睡,比先前好多了。
柴玉成心里一乐,又问魏鲁取了五两银子,他带来的十几两银子,已经因为向山民买肉全花光了:
“既然快要过年了,那便明日就下山去。我和陈族长说说,也给修路的大家放个假,我们带来的粮食每个人发两斤下去,算作是年礼了。”
“行,这次公子特意嘱咐了,多雇了几两三轮小车,运的粮食多。”
柴玉成和陈象说了,陈象本想说不用如此,他们黎人也不白吃白拿,但想到那么多人如果不修路连年夜饭也吃不上,他也只好答应了。
寨子里热闹极了,陈熊三兄弟加上柴玉成、魏鲁,在帮忙给修路的人发米粮,一直到了晚上,才全部发完。连柴玉成带来的十二个大人也都发到了一份米粮,等明日一块回临高县城去。
陈象特意叫让媳妇做了一桌好菜,请柴玉成和魏鲁吃:
“这段日子糖厂收了许多蔗杆,不少黎人家里都挣了一笔。柴兄弟,我替大家谢谢你,来,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