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森神色自然的笑着说道:“我得回来盯着金球奖的那些人。怎么样,现在出发吗?BOSS。”
陈诺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点头道:“走吧。”
这一天,是陈诺和金球奖的导演组的第一次会议。
陈诺将和导演们一起商定本届颁奖典礼的整体风格和视觉基调。定下这一点之后,接下来,编剧组、美术组和音乐总监才能开始工作,整个典礼的创意流程才能正式运转起来。
最终,在这次会面中,陈诺方与金球奖导演组的沟通非常顺利。
不仅是因为这里没有像奥斯卡那样,夹杂着一些不识趣的圈内二代混在创意层掺和意见,更是因为金球奖和奥斯卡在举办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奥斯卡的举办地是柯达剧院,论占地面积、座位容量、舞台规模,金球奖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金球奖自1961年以来,便一直固定在比弗利希尔顿酒店的国际宴会厅中举办,采取的是“宴会+颁奖”的形式。舞台,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领奖台,宽度只有十米左右,深度大概五米。相比奥斯卡那种能够容纳大合唱、集体舞台剧的规格,这里更像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发言台”,算上布景,领奖嘉宾多上去几个人的话,转身估计都有困难。
于是,在金球奖这个典礼上,主持人承担了几乎全部的“表演性”任务,是晚会真正的核心与灵魂。整场典礼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全都取决于主持人的表现。
不会有嘉宾演出,也不会有什么舞蹈表演,2个多小时里的唯一节目,就是主持人如何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句。
整场会议开的是无比顺利。
毕竟,现在整个美国上下都觉得——上次奥斯卡的成功里,他占了绝大部分的功劳。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据说都是出自他本人之手。这种风评在圈内早已流传开来,足以让全国范围内的晚会导演、编剧、单口喜剧演员们无不叹服。
说到底,这也是菲利普·加布里埃尔邀请他的关键原因。
如此一来,还说什么呢?
金球奖这边的导演、编剧们,自然是唯他马首是瞻。
不过话虽如此,讨论来讨论去,陈诺却总觉得,结果并不是他想要的。两三个小时过去,唯一让他觉得还算有点收获的,恐怕只是拿到了一个主编剧的联系方式,方便日后直接沟通。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格外庆幸——艾莉森从加拿大赶了过来。要不然,他身边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他估计到最后只能视频连线。否则他跟谁聊?古丽娜扎吗?他虽然叫对方出主意,可也没有报任何指望,这么多天了,女孩也没跟他说过什么。令狐就更不可能的。
离开金球奖的办公楼,陈诺上了一辆贴着厚厚黑膜的埃尔法。这车是他特地加价买的现车。昨天才去车行提回来。
原因很简单:圣诞节之后,他家门口的警察撤走了,而那个偷水泥板的贼至今没抓到。他心里实在不踏实,便想弄一辆空间大、便于躲闪的车。毕竟要真有人搞事,埃尔法这种体型,最起码能让他在座椅间辗转腾挪一番——不像普通轿车,一枪过来,连躲的地方都没有。
车子启动,他第一时间问道:“艾莉森,你怎么看?”
艾莉森似乎早就料到他会问,看着他认真地说:“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但是……我在会上看你那样子,你明显有别的想法。所以,其实我更想知道你的意见。”
陈诺摸了摸鼻子,说:“我的想法就是很无趣。你不觉得吗?在希尔顿的那种乡村舞台上,说几句不温不火的笑话,你有没有觉得特别没有意思?”
艾莉森皱起了眉头,仿佛陷入了思索。
陈诺一脸认真等他回话。
但是,他这话其实一半真,一半假。
真的是——作为一个朝三暮四的渣男,他骨子里就喜欢新鲜感。会上那些人不断提议让他延续去年奥斯卡的风格,他确实下意识抗拒。
假的是——即便他想重复,他也重复不出来。
那些人都以为他的语言风格就是那样子,幽默、自然。但他们哪里知道,他去年那些段子,有不少都是改编抄袭的。来源嘛,就是艾伦·德杰尼勒斯那一届奥斯卡——太经典了,他看了几十遍,把能用的都挑出来加工了下。
除了那届,他其实对其他颁奖典礼根本没研究过。现在要再去找一个人抄,他还真找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