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许多网络上的blog博主都纷纷开始正儿八经的讨论起来,假如这种算法真的存在,它有些什么应用前景,包括陈诺口中的那个所谓的视频分享网站又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到了9月28日。
雪莉·桑德伯格再度拿来了一份报告,这次她的表情不仅严肃,甚至可以说是阴沉。
“马克,我想你现在就该和他再谈谈。不能让他再这么继续高谈阔论下去了。”
“雪莉,我们内部研讨过了,他的想法至少五年内都不可能实现。你担心什么?”
“马克,请看看这一句话,看看现在这些人,提到他的这个视频网站,都是怎么说的?”
扎克伯格看到报告里的关键词,皱眉重复道:“下一代的网络交互范式?”
“没错。下一代互联网交模式。这个说法如今已经在网络世界里不胫而走。马克,你想想,这对我们未来的IPO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这话出自咱们最具影响力的用户之口!”
“在我们还没有上市的时候,我们的Facebook,就已经成了‘上一代’。你让华尔街的投资者们怎么认为?单就这个称呼蒙上的阴影,就会让资本市场对我们公司的想象大打折扣。”
扎克伯格眉头紧锁。
雪莉·桑德伯格再次补充道:“赶紧叫他闭嘴,马克。至少问问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多家五百强企业都挂有董事席位的犹太女人,可不是什么唯唯诺诺的应声虫。
她跳槽而来得到的FB的190万B类股,也足够让她为自己未来的利益发声。
但是,最终小扎还是摇了摇头,道:“不,这只是他耍的花招。这是他的弥天大谎。”
“他一定是对合同里的某一款不满意。想要对我们施压。只是我不知道是钱,还是那些约束性条款,又或者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已经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和他有了联络,给他夸下了一些海口。”
“我感觉他现在就是想要我主动开口。”
“而我不会让他得逞。”
“绝对不会。”
……
……
“当对方开始考虑应该如何解决你的问题,也就进入了正式谈判的阶段。”
“在这个时候,态度上的反复变化,不仅能让对手难以确定你的真正需求和意向。同时,还能简单有效的给对手制造心理压力。”
“所以,交易的艺术,第三步。”
“不停地在对方面前改变想法,打乱对手的谈判节奏和计划,制造焦虑,制造压力。最终,让对手的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不管怎么样,赶紧把这个该死的交易做完。
2009年9月30日。
马克·扎克伯格拿着电话,笑说道:“halo,陈,你现在在哪?有时间见面谈谈吗?我想,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练聊一聊了。”
在他面前的电脑屏幕显示着陈诺FB账号。
上面发的最新动态是一张生活化的照片,是一个热热闹闹的舞台。
舞台上站着的人不少,中间是一个30来岁的女人和一个中年男人,还有白白胖胖的一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