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宋濂尝一尝,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新鲜打法!
“回禀陛下,这句出自礼记月令篇,东汉崔豹《古今注》详述其腐草得暑湿之气而化。
也就是说,在大暑之后,腐草将变为萤火虫。”
宋濂为当世大儒,对于儒家经典自然是精通。
听到朱元璋出声询问,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把自己所知道的说出来。
同时心中有些意外,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问出这么一句话了。
这……皇帝该不会是想要与自己的辩经吧?
真要辩经,那他可就精神了,一点儿都不带怕的!
虽然到了如今,他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当今陛下非是寻常人可比。
懂得许多的道理,在文章诗词等诸多的事情上的造诣,也并不是自己等人所想的那样肤浅。
偶然露出一鳞半爪,便能让人知道如今的陛下,早已不是当日吴下阿蒙。
但知道归知道,可辩经这等事情完全不同。
需要经过系统学习,还要有名家指点,有各种传承。
如此才能对各种经典明了然于胸,但并能引经据典,对此加以进行解释。
这东西,需要的学问深了去看。
皇帝不可能精通经典,最多也不过是了解一些皮毛,仅此而已。
想要通过这些来和自己进行辩论,那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
这件事情,他本能就觉得有些不太对。
一方面是因为皇帝不可能这样的不明智,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这等事儿不是皇帝能干出来的。
另外一方面,从皇帝和自己说话之时的神态语气等方面来看话,也能感觉得到,他对于自己说出来的这话很有自信。
仿佛是抓到了什么不得了的漏洞一样。
这让他心中为之不解的同时,也警铃大作。
生怕接下来,一不留神就会落入到什么样的陷阱之中。
他的心思,在短短时间里迅速转动了千百回。
并没有发现,腐草为萤到底有哪里也不对。
这是礼记上记载的,又有那么多的前辈先贤进行注解,又哪能出错呢?
可……那为什么皇帝却用那样的神态语气,在这等关键时刻,与自己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来?
越来越浓的不安,在他心头萦绕。
“宋先生说的对,确实是这么个解释。
一直以来,都是如此这般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