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耕作土地的产出,又何止高于十人?
历史事实便在这里,如何便不能在今后,让一人之耕作,超过今日的十人之耕作?”
“陛下,您若如此说,倒也对。
可……那是从上古时期,一直到现在才发展出来的。
而时至今日,耕作技术早已趋于完善。
且不论是用牛马驴骡等牲畜耕地拉车,亦或者是锄头,耙等众多耕耘作的工具,也都已经完善。
根本就没有条件,实现大发展。
哪里又能找出比牛马驴骡这些更加好用的大牲畜来耕地?
又该制作出什么样的工具,才能使得耕作再次大发展,达到上古之时刀耕火种,和现在这般巨大的差距?”
宋濂望着朱元璋出声询问,只觉得自己抓到了皇帝,所说的大漏洞。
就目前而言,各方面的工具,以及牲畜等等,全部都被利用到了极致。
很难再有什么进步。
就算是有进步,那也远远达不到惊人的程度。
别说一人抵十人了,能一人抵两人,那都不可能。
“上古之时,人们又何尝想到,有朝一日可以把牛马这些东西驯化,用拉犁耕地。
又怎能想到现在的种种一切?
既如此,那么在今后我们的耕耘工具和技术,就不能继续完善,再次出现很大的发展吗?”
“陛下,恕臣愚钝,臣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可以取代牛马来耕种,且远比牛马驴骡这些更好用。”
“机器。”
朱元璋对着宋濂,吐出来了这两个字
“机器?”
宋濂带着一些不解,重复了一句。
“对,就是机器。”
朱元璋点头进行肯定。
“宋先生所言,牛马驴骡等这些已经被开发到了极致很对,确实找不出比它们更适合耕作的牲畜了。
但,咱们却可以往别处来发展,不一定非得盯着牛马驴骡这些牲畜不放,还可以发展机器。
机器才是硬道理。
比如,我们可以制造出一些机器,让机器来拉车,拉犁。
这种机器,工作效率能超过十头牛,乃至于几十头的牛,甚至于上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