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书网

补书网>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一零章 如此给太子放权朱元璋就不怕今后朱标造他反(第2页)

第二一零章 如此给太子放权朱元璋就不怕今后朱标造他反(第2页)

所过之处,房倒屋塌。

自黄河决口以来这么多年,哪里有什么根治黄河的办法?

之前的那些皇帝,是不想着治理黄河吗?

不是,而是因为治理黄河所需要的钱财,人力物力,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最为关键的是,难度还特别大。

并不是说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就一定能将黄河给治理好。

种种原因夹杂在一起,所以这两百多年来,黄河基本上都没怎么治理过。

结果到了朱元璋这里时倒好,这么快就开始治理黄河。

而且,还是准备从根本上治理黄河。

调子起得如此之高,投入如此之大。

结果现在却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

这下子,有朱元璋受的了。

想想看,投入那么多,花费那么大,调子起的那么高。

结果却在这个时候,因为找不到特别好的办法,而不得不暂时停工,或者是修缮好后没用上多少年,花这么大力气治理的黄河就再次决口,一泻千里,那这乐子可就更大了。

这玩意儿,与其花大力气对其进行修缮,反倒不如选择视而不见。

在这件事情上,可谓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朱元璋雄心万丈,现在就挨了当头一棒,惊喜吧?

调子气这么高,投入又这么大,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可硬着头皮做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做的越多只会赔的越多。

这就叫做进退维谷,左右为难,骑虎难下,下不来台!

这件事处理起来,猛的一看似乎很简单。

选择薛祥都给做好了,要么同意薛祥所言,朝廷发召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在水利上面有知识有想法的人,汇集天下智慧,想出根治黄河的办法。

或者是不同意薛祥提议,让薛祥接着往下修。

可是,这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却有着太多太多的考量,关系着大明,也关系着朱元璋的脸面,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就目前而言,在胡惟庸看来,不论怎么选择,都不不行。

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薛祥子这个奏章上的好!

接下来,有朱标和朱元璋头疼的了。

对于薛祥此时的遭遇,胡惟庸同样是拍手称快。

这家伙身为工部尚书,本该对自己这个丞相毕恭毕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