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绝对是有备而来!
这一次来翰林院这边,最根本的就是冲着这标点来的。
包括考成,都只是顺带的事儿。
还有,这副可以完全解读成两个意思的对联,又是出自谁之手?
是谁向皇帝进献的?
对于向皇帝进献这副对联的人,朱善那是咬牙切齿。
皇帝是什么水平,他心里面自有定论。
一个放牛娃出身的皇帝,二十多岁才开始学习的人,就算能读得懂四经五书,认了一些字儿也不行,没有那么高的水平。
对联肯定是别人进献给他的。
也是因此,心里面才越发的恼怒。
觉得文人里面,也并非是一心,里面有着诸多的奸佞!
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都不一心。
帮助皇帝,助纣为虐,完全不考虑他们众多数人的整体利益。
为了个人的一些利益,向皇帝拍马屁。
做出这种事情来。
当真不当人子!
“宋先生,你以为如何?”
朱元璋望向了宋宋濂。
在这事情上,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宋濂,对着皇帝拱手道:
“陛下,臣觉得陛下所言极是。
若无标点,很多书确实都不好读。
一些地方,没有人专门的指教指点,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甚至于会被一些学问不够,或者是有心之人,给故意曲解成别的意思。
臣觉得,陛下推行标点,再好不过。
有了这标点,意思明晰。
不再是什么人,想要怎么读就能怎么读的。
确实有利于众人学习,也有利于经典传播。
又能规范圣人意思,不被人胡乱的曲解。
是一大重要举措,也是一桩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