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的士人。
他的态度,同样也是许许多多士人们,在这两件事上的态度。
所以,经过了一番的权衡后,朱元璋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把洪武大典的事,给先透露出来。
告诉宋濂,以及宋濂背后的众多人。
他这个皇帝,还是很在乎文化发展的。
把这么一部洪武大典给修出来,绝对是一件千古盛事!
其重要程度,以及能够给人带来的名声,将会远远超过自己准备修的字典。
参与到里面的人,必然会青史留名。
关键是这事儿,需要的人还多。
能参与到这件事情里,对于很多的文化人来说,那都是一个莫大的荣耀。
心里别提有多欣喜。
有这么一个前所未有的读书人的盛事,在前面吊着。
看在这个事儿的份上,简化字,以及汉语拼音的推行上面,也能减少很大的阻碍。
把很多人的嘴都给堵上。
让不少人,哪怕对此心里面不满,有意见,也只能是把嘴闭上,不胡乱多言。
毕竟,如今自己只是把这么一个大项目,给透露了出去。
但是,具体由谁负责,又要招收多少人,都要由自己拍板决定。
那些想要在简化字,洪武正韵等上面唧唧歪歪的文人。
就要掂量掂量,唧唧歪歪的后果了。
对这些事儿抵触,明里暗里叽歪的太多。
自己这边完全可以不选,将其革除在编撰字典,以及洪武大典之外。
人有了自己想要的事儿,往往就会有软肋。
那些众多的文人同样也是人,是人就有他们所在意的事儿。
有了在意的事儿,也就有了软肋。
只要能够对症下药,他们这里面的很多人,比诸多武将还要好拿捏。
“这洪武大典并不是普通的书。
我华夏从古至今,不知道出了多少文章,又有多少先贤著作。
但却都杂乱无章。
咱准备修的洪武大典,要把华夏从古至今所有典籍,所有能上的台面书籍文章这些,都给囊括进去。
分门别类,整理成册,编撰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