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咱的旨意,让吴祯立刻滚进京见咱!”
第二天,朱元璋下达了命令。
该收网了。
吴祯这条大鱼,离开了备倭水师,就是鱼儿离开了水。
进入京师,该怎么着,吴祯说的就不算了。
相应的,备倭水师的那帮人,离开了吴祯之后,失去了主心骨,也要好对付的多。
可以说,是这次事情能够成功的关键。
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些,所以太子朱标,在听了朱元璋的话后,忍不住出声问问道:
“父皇,不给个让他进京的理由吗?
他会不会起疑心,不肯进京?”
朱标的担忧不无道理。
毕竟此时吴祯正联合着吴良,在那里偷运大海船,准备卖给方部海寇。
可谓是极其敏感的时机。
自己父皇却在此时,命吴祯立刻进京,还不给任何理由。
如此一来,吴祯岂不是就成了惊弓之鸟。
第一时间就会往他们干的事情暴露了上面去想?
一旦觉察到了这些,会不会惊慌之下,直接造反?
或者是带人跑到海外去?
要知道,他的长子吴忠,也从大本堂结束了学业回到了身边。
京师这里除了他哥哥吴良一家之外,就没有了别的家人。
从战争岁月里走过来的人,大多都有着一股狠劲。
虽然吴祯吴良兄弟二人,关系一向很好。
但在危急时刻里,吴祯未必就还能顾虑他兄长的安危。
就像是汝南侯梅思祖那般,先为元军义军元帅,然后投降了刘福通。
作为质子的他父亲,被愤怒的元军给剁成了肉酱。
后面又投降了张士诚。
等到大将军徐达攻打泗州,梅思祖眼见形势不好,便又一次献城投降。
被愤怒的张士诚直接把他的那些亲兄弟,一应家眷全都斩杀了个干净。
只侥幸活下来了一个侄子梅殷。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在,这方面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