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一直以响箭为荣的老汪,自信心快要被击溃了。
陈默倒是没多大反应,不是他不想反应,而是压根不认识这玩意。
有关信息化文件中提到所有新式装备,他只能读懂型号,至于实物长啥样,并不清楚。
“这东西很厉害?”陈默下意识的开口询问。
“岂止是很,那是非常厉害好不好!”
老汪双手抱着军用三防笔记本,眼珠子都快贴到屏幕上了。
“别的不说,就说这台型号YLC-2V吧,这可是能够采用S波段相控阵体制雷达,最远探测距离能达到300公里,同时跟踪200个目标。”
“就这么说吧,如果有这一款雷达,我们跟孝城的188师开战,只要对方的主力进入我方70公里内,达到火箭炮攻击范围。”
“那对方就再无可能逃脱火力覆盖的命运,这款雷达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任何电子干扰都很难触及到它,至少我没这个水平,包括响箭,以及所有特种大队,都没有水平可以干扰它。”
如果说别的数据,陈默还真有种睁眼瞎的感觉,哪怕解释也听不懂。
可要说无源相控阵体制,陈默就明白了。
因为这种在后世很普遍,是通过电子扫描,进行多目标跟踪,相比以前那种机械式扫描雷达,反应速度快了三倍不止。
但最牛的,还是要等过几年,配合北斗定位系统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那玩意扫描范围能达到500公里。
好家伙。
就这个距离,若是再远点,都能直接从士官学院,监督青龙峡部队的动向了。
这种情况下,面对那些正处在机械化第三阶段转型的部队,那是妥妥的碾压啊。
甚至连战术都不需要,稍微一出手,就能覆灭对方一个团级建制的主力。
前提是,攻击范围得能够得着。
“车上还有什么别的装备?”陈默的兴致也被勾起来。
“看不清楚了,很多装备都被盖上了遮雨布,连轮廓都被特意支起来。”
汪建斌急得额头直冒汗。
“剩下的就能看到一些最新的RG——P7单兵反坦克导弹,这是要防卫星拍照嘛?盖这么多遮雨布?”
老汪抬头看了看天空,觉得有些奇怪。
但他奇怪不奇怪的已经不重要了,车队距离越来越近,陈默作为营长,他必须去迎接了。
方培军作为教导员,程东是参谋长,两人快步跟上陈默的脚步,匆匆迎向车队的位置。
而车队前方,排头的一辆轿车中。
政委廖红军,参谋长秦全安,以及总装过来的一名首长都在车里坐着。
这么大规模的新式武器运输,必须要慎重,三人跟车过来。
当然,除了押运,也是想看看这个京都示范营,具体进行到哪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