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训练,学习就不说了。
参谋部代为纠察巡逻,晚上总是能发现一些狗狗祟祟的干部,大半夜嘴里叼着手电筒,跑到外面学习。
更招笑的是。
有些宿舍熄灯时还呼噜声一片,过了一个小时,刚才打呼噜一个比一个猛的家伙,竟然悄悄起身,跑出去看资料。
为了应付月底考核。
那真是什么招数都用上了,连睡觉时都要瞪着眼打呼噜,用模拟的声音去摧毁其他想要悄悄学习的人。
心眼是特么真多啊。
陈默每次遇到这种反馈,都没有做出过正面回应。
以前蓝军营时,那是他没办法改变现状,联合营的规模,说的不好听点,他那个代营长就只是一个可以发号施令的人。
底下各连的战士,还真不一定听他的。
环境造就了当时只能采取集训,没办法先培养干部。
如今,示范营装步,坦克,侦察,工兵,医疗,后勤,参谋部,电子对抗,各建制逐步成型。
基础训练有刘鸿运监督,各方面进步速度非常快,只要军区有其他的援助到场,信息化设备或者人员加入。
分队规模立刻就能成型。
有这些先天条件在,为什么不学?
陈默不仅没有叫停这种氛围,还特意在程东整理的手册基础上,增加了《十五类单元战术流程》,《合成突击三十四种分队编类》等等资料。
让所有人,先从分队不同情况,不同编制去了解。
再去搞懂分队作战的指挥形式。
士兵都在不间断学习信息化操作课程,学习多士官专业类,干部能让他们歇着?
不光如此。
陈默还在碰头会议上拱火,什么十二点前睡觉,那就是自暴自弃,这种态度,不用学习了,准备准备东西,等着去后勤报到吧。
分队规模出来之后。
整个示范营所有分队,只有支部成员允许是带星的干部,战士群体不再保留干部。
只有后勤无限接纳。
谁考核不行,成绩差劲,那就收拾东西自己去后勤。
按时睡觉,睡到四点半还不能起来学习的,那就是异类,没见过士官学院早上的月亮,根本不配进步。
这些话语,都是陈默在碰头会议上的发言。
他不会明确公布学习时间,因为军区有条令限制,只能通过激励的方式,去彻底催化积极性。
如果说全营谁最努力,那肯定是满学习,他本身就对信息化比较感兴趣,还要再加一条,想要脱离后勤的理想。
自然是全营最卷的一个。
可要说全营谁最不努力,那就要数后勤连长梁红杰了,这家伙在汪建斌带领电子对抗分队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