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排长,这个标题是你起的,内容就交给你搞定,速度快一些,中午之前我要看到稿子,时间紧任务重啊。”
说完,程东起身拍拍老满的肩膀,以示鼓励。
眨眼的功夫。
整个会议室,只剩满脸呆滞的满学习坐在那,脸上写满了不服。
特么的,自己都被调离参谋部了,去后勤当排长,这咋参谋部的活还是给自己?
“哎,命苦啊!”
老满抱怨一声,他倒是也不拖沓,起身走到文件柜旁拿出一摞稿纸,给钢笔吸饱墨水,开始编纂。
不管怎么说,都是军事科学院出身的人才,哪怕专业并不牵扯文学方面,但写个军报草稿还是不在话下。
进入工作状态的老满,还是挺靠谱,一张黑脸绷的跟便秘似的,手中的文稿也在逐渐成型。
【标题:走进信息化示范营,记录三十三名功臣
倾听新征程号角,强军目标就在前方,机械化转型期间,我们送走了很多光荣的老部队,但番号取消,编制打散,并不代表这些老部队消失在军史长河里,他们,矢志不渝,牢记前辈精神,再次爆发了生命力,记录信息化方向,在侦察三连及无数为军事改革牺牲下,而诞生的信息化示范营。
信息化示范营是一个年轻的单位,建营不足半年,相比别的单位,它还很稚嫩,底蕴也很浅。
但我们不负初心,以老大哥部队为榜样,以历史为鉴,大胆探索陆军方向,在这期间,我们这里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军官士官,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创造了九个集体二等功,一个一级战斗英雄,我们开阔了信息化体系在战场上的骁勇,示范营,以幼虎之姿,以无畏气势,披荆斩棘,走到了浪潮前列,下面,让我们深入示范营,了解这支单位,在组建和工作期间,诞生的三十三名功臣。】
满学习个人文学功底还是蛮不错,笔墨重点突出了示范营的光荣历史以及牺牲。
从时代变革作为切入点,给人带来一种宏观前途的视觉,从机械化改革讲到西北军演,以联合营对抗老牌甲种师的壮举,全都提了一遍。
这种写法,不说文笔气魄浑然天成,至少从实际用途方面,足够让很多基层单位的人,再次见识到示范营的前景。
一开始军网做宣传的建议,本就是满学习跟陈默两人协商搞出来的事情。
如今,只是让他攥写新闻稿,自然不在话下。
。。。。。。。
太山示范营这边正忙着各自事,陈默也在军部开会时。
而远在青龙峡,61师炮团驻地王师长却炸毛了。
王松合之所以急匆匆从士官学院离开,原因有多种。
一来,粤南军演开始,青龙峡一部分驻军要撤回原来的驻地,他作为师长,必须回来主持大局,耽搁不得。
二来。
撤军并非全部撤离,至少61师下辖的炮团,作为后备军被留在青龙峡,阅兵结束之前,该团被定为长期战备单位。
王松合就更不可能呆在晋阳,这才选择在示范营外出救援时,返程回来坐镇。
本来吧。
这种安排无可厚非,军人嘛,自然是奔向祖国最需要的第一线,没什么可说的。
问题是,事出紧急,老王在离开晋阳时,没有跟医学院读大一的女儿讲这个事,导致王路一看到晋阳当地洪灾救援,太多军人出动。
连带医学院的学生都被征调,引来孩子的担忧,一个人悄摸的跑到河东市榴弹炮营驻地,去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