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陈默自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车从陆院东门出发,沿着获铜公路一直向北行驶。
晚上九点多还不算太晚。
但由于陆院的位置比较偏,九十年代城市建设也比不上后世,沿途根本没有路灯。
到处都是一片漆黑。
陈默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他盯着远处的山体,黑暗中,翠屏山就犹如一头庞大的蛮荒巨兽,在凝视着前行的车辆。
这时候,陈默内心倒是没有多么慌张,甚至都没有一直盯着远处的山体观望。
其实他刚才提起毛熊格城战役,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醒他们出发途中,会被山上的人盯上。
因为这是常识,哪怕他不提醒。
出发前往的半路上,肯定还是有人会想起来这一茬。
提起格城战役的目的,只是因为当时在城市内的武装罪犯,所使用的就是矩阵狙击战术。
陈默看过完整的战后信息披露,那帮人以格城地标建筑为主,建立了上百处狙击阵地。
狙击手,成为了猎杀131摩步旅的主力。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嘛?
这代表着131部队在进城之前,敌人已经控制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街道,教堂,医院,邮局,行政中心。
情况就跟眼下率先进山的小队,一模一样。
陆指,装甲,参谋,军医包括陆院另外两支小队,究竟是哪四支在山上,这点陈默不清楚。
因为方淮也没说。
但毫无疑问,不管是哪四支小队在山上,凭借白天对山里地形的熟悉。
哪怕是理论上,战斗力最差的军医学院小队,只要会玩枪,也能在山上找到足够多的狙击点吧?
年中考核,每个小队的人数不是固定。
30中队的代表队是10人小队,学员一分队是三个班也就是21人的小队,二分队是十四人小队。
陈默记得白天负重考核时,军医学院的人最先退出,他们的人应该有12人左右。
装甲学院由秦小军带领的小队,有24人左右,参谋学院最多,足足三十多人。
这么算的话。
不管哪四支小队在山上,那最低都有六十人左右,哪怕六十人当中只建立四十个狙击点。
此刻的山上,也跟筛子一样,到处都是瞄准山下的火力区啊。
不过,陈默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翠屏山很多地方都是陆院的训练场,冲山的小队绝对不止他们一支。
山顶火力密集,山脚却地形复杂,山上若是真有四十个狙击点,那也得分四面防守吧?
只攻一面的话,大概就是拔掉十五处狙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