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书网

补书网>上命昭唐 > 第277章 誓扫匈奴不顾身二(第4页)

第277章 誓扫匈奴不顾身二(第4页)

“请司空退兵,勿伤君臣之分、同盟之情!”郑延昌代表崔胤最先到。

“定难、朔方只是希望恢复藩方,便征讨。今海内持节甚众,讨之何名?如此乱来,我身为三公,又是皇亲国戚,理应修正,谈何伤情?”李克用视察着营地,看也不看他。

“朝廷当然愿授两镇旌节,息事宁人。”李克用大军当前,朝廷直接把锅甩给了李皇帝:“然则圣人势振朝野,一意孤行之下,拦不住啊。”

“那要尔等何用?”李克用独眼瞟了瞟崔胤:“现在朝廷什么个说法?”

崔胤欲言又止。

“没说的便回吧。”

“大王——”

“到底要呱噪什么?有屁快放!”李克用一拍马鞍,突然就火了:“惹得性起,把你变作孙揆!”

崔胤闭了闭眼,艰难道:“中书门下已在会议,欲进位李帅晋王。”

李克用心一动。不过始作俑者不好当,以那厮骄横的性格,也断然不会给。

“汾阳王再造之功亦只得王郡。我何德何能?使我受天下非议。”李克用摆了摆手:“回去吧,择日便到京城,问庙堂诸公是怎么辅政的。”

崔胤苦笑道:“事何必至此!大王中兴之功,人谁不赞?今举兵问阙,中国震悚,一旦乘舆播越,物怪人菲,自毁臣节英名,将来以见天下人,见后来人,实足憾乎!”

“这是什么道理?”李克用笑了:“我的功绩在史册上,在人心里,还需要谁的认可?谁还能褫夺不成!还是那句话,天下节度一抓一大把,谁都能授,何独灵、夏不容!此等同坐而异名,赏彼而诛此,岂治理之术。”

闻言,崔胤一张脸阴沉得好像能滴水。

口吻坚决如斯,看来是非保灵、夏两贼不可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最后说道:“执政郑公说了,万事好商量。”

“此事没得商量,就没得商量。”李克用耐心耗尽。

“司空心意果不容更改?”

“滚!”

崔胤不敢顶嘴,只在心里默默记下。

独眼龙啊独眼龙,你真是个畏威不怀德的杂种。我惹不起你,自有圣人和王从训之辈惹得起你。

“看来今上和先皇一样,不给点颜色是不会屈从的。”李克用盯着一行人远去,捋着胡须:“下一步怎么做?直接入关还是?”

“先放出风声,三日内入关,吓吓京城,让三辅大乱,百官士民跑路。”盖寓道:“如此,前线后勤必受影响,多半停运。还会有军队趁机作乱,洗劫坊市宫廷,惊吓皇妃。有大将造反也犹未可知。给圣人制造麻烦之余,也给圣人增施压力,逼他回来。”

这个计策,是晚唐五代的风格,也的确会产生盖寓预料的作用。

也是李克用的风格。

后世讨李茂贞回来,他就放过类似风声,宣布要“朝觐”,吓得朝廷连使劝说,又筹措了三亿钱,才换得他当着使者一句:“观朝廷之意,似疑我有异心也?”然后大笑而去。

在此之前,昭宗还赔了个老婆,就是那个高冷的陈采莲。不得不说,史官的水平还是高——“魏国夫人陈氏,才色冠后宫。戊子,上以赐克用。克用令急攻梨园。庚寅,上迁居大内。”

三个事件单独看都无问题。但先给你强调那个妃嫔润得很,然后突然告诉你,被赏出去了。接着,得赏人令急攻梨园。再然后,皇帝回家了。虽然历史真相早已被一笔带过而无从得知,但读史多了看到这种写法就会发现,史官在刻意隐瞒什么的同时,又在传递什么。

显然了,这是一笔交换。

昭宗迁居大内,也是被武装“护送”入宫的。

为何?《传》曰:“邢迁于陈仪。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