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雷鼓、葫芦沉闷的调子变成急促的嘈嘈如雨,十几个手持八孔笛的黑衣女乐开始独奏。旋即,几十双玉手快速滑动琵琶,琵琶女们微歪着脑袋,或闭着眼睛,或眯着,妖娆演奏。
窃窃私语互相吹牛逼的军人们翘首观望,声音变小了。
队伍抵达圆丘后,音乐停下。
没一会,一匹车飞快驶入午陛道。
司徒手握挂着朱温头颅的大旗站在车上。及近,喝止车马,下车,大步走向圆丘,将旗杆插在燎坛旁边,扫了一圈左近提前到场的卫尉、光禄诸卿下属和舞姬、乐工、御史。看见他,众人互相提醒着站了起来,保持端正的站姿,严肃的表情。
随后,他原路返回。
外围已经传来大驾卤簿的动静。
圣人和百官分手。
文武百僚、诸侯在宰相郑延昌、担任入俎的司徒的率领下,前往丘东卯陛道入口。
圣人一副铁青的死人脸,领着担任亚献的淑妃、担任扫除的贤妃、担任斋娘的几个女御走进通往午道入口的仪仗。
道旁插满火把,近卫军一手撑腰,一手持利器。背后是一望无际席地而坐的亲信军士。
“登歌!静场!”
“咚,咚……”鼓声响起。
“嘟……”角声次之。
“当……”编钟清脆、优雅的乐声传入耳朵。
圣人按剑而行。两旁士卒抬头瞻仰,目光随着他的步伐移动。当圣人即将到达自己面前,就站起来。等圣人走过,复又坐下。
淑妃晕乎乎的,既万分高兴,又紧张到心脏狂跳。
当初在蜀中嫁给李七,哪想到他会当上皇帝,还能有今日。
贤妃的表情已经不正常。如此繁杂的流程,种种礼乐、制度、习俗,无处不彰显着天地尊卑、阴阳秩序、天人感应、天道人伦、宗法威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到正统到底有多正,九鼎到底有多重。
圣唐三百年,反贼、逆臣不断,国都数陷,天子数逃,可谓空前绝后,却总能危而复安,一次次挺过生死攸关。这是为什么?权威、神圣性、正统人心、祖宗之德的体现?
定然是了,秦、两汉、魏、两晋、赵秦燕魏、宋齐梁陈、东西魏、周齐隋,哪朝哪姓的威望、人心、神圣性、正统号召力经得起这么多打击、重创。
神奇。
贤妃想不太明白,干脆不想了,专心大典。
她盯着圣人背影,嘴角微翘,开心得很,得意洋洋。
赚大了。
那是父王做的最正确的一次决定。
……
两百步后,圣人一行抵达午陛道入口。
“请贤妃扫洒。”谒者喊道。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