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书网

补书网>上命昭唐 > 第157章 盐务(第2页)

第157章 盐务(第2页)

除了军事调整,另一要务就是盐池。

水经注:自武帝元狩四年,桑弘羊兴盐铁,天下盐官凡二十八郡,河东安邑为首。

唐书食货志:诸道盐池十八,井六百四,惟安邑池五,总谓两池,皆隶盐铁以榷之。

一直是中央财政的支柱。

巢乱后为重荣所专,每年进贡一部分,朝廷强行收复,战败。田令孜被诸镇定为战犯,还闹出了废帝风波,利益之大,足以改守君臣之道。

圣人也好奇到底润到什么地步,问太尉。

答:准绢而言,岁税不下三十万匹。

这还单单只是课税下限。

按官府自产自销的模式来算收入,后世北宋真宗至仁宗期间,两盐池的年产量在7000万—8000万斤的区间,晚唐这会战乱频繁,产量不行,加上武夫理政,质量也不行——就说王重荣,辟如光启年那次造反,王某突然下令:年前必须完产多少,他要打仗,产不出来盐官全部死。你还敢慢工出细活不成?所以经常是泥沙俱下,竞争力不行。毕竟天下盐池18座,又不是离了你王家盐大伙就只能淡食。故,从产量和质量上,专卖获利当不如宋。

但不会悬差太多。这方面细节,圣人也问过太尉,据其奏:及刘晏更盐法——天下之赋,盐居其半,皇室、将士、百官禄俸皆仰给焉。

很吓人了。代宗时期,中央财政维持在1200万缗的常数,而盐利占一半。盐利增幅从刘晏执政初期的40万缗飙升到恐怖的600万缗。而河中盐院的销售份额则占了该值也就是全国盐利的四分之一,国家总收入的八分之一——近170万缗。

圣人心一颤。

还惦记那逼青苗钱和藩镇的春节红包干毛?

有这收入,何惧武夫造反?

但代价是盐价从天宝年的每斗10钱涨到第五琦的110钱,再到刘晏以“备边军春衣”为由下令加至200钱,再到扬州节度使陈少游认为南方人有钱,奏请加吴盐至骇人听闻的每斗370钱,于是南方出现大范围淡食。盐官、亭户开始大规模走私,民间黑帮丛生,男女武装贩盐。达到了——“巡捕之卒,遍于州县。”的夸张程度。武夫都不打仗了,整日忙活的事就是和盐贩子斗智斗勇,围剿盐帮。

田兴率魏博归顺,衙军第一个要求就是不在六州执行盐法。吾为百姓谋福利,魏人不吃高价盐!

许之。但穆宗脸上过不去,想调整,户部侍郎张平叔觉得可以,结果被韩愈等人当面叱问,后遂无议盐者,盐法也益密。

到宣宗那会,画风就成这样了——“以壕篱者,盐池之堤禁,有盗坏与鬻鹻死,盐盗持弓矢者皆死。”翻盐区围墙,死。偷盗、毁坏卤水,死。

带着武器出现在盐区附近也属于隐藏罪犯,只要在你身上搜到盐,就地处死。

针对内鬼盐贩和黑帮,则派便衣和特务——“迹其居处,保、社按罪。鬻五石,市二石,亭户盗粜二石,皆死。”一个村只要查到一个盐匪,全村连坐。内鬼走私超过两石,灭门!

“唉,我不是盐神。”圣人叹了口气。

盐利固然诱人,但搞成这副德行也没意思。在太尉那了解清楚这些事,他对第五琦、刘晏、韩愈这些人的印象也瞬间恶劣。两块钱的一包盐卖你六七十…刘晏之辈理财有功,但其漠视、冷血、残酷对待世俗,不是个人。再苦一苦百姓,也不是这么个苦法。而宣宗老儿在这个基础上变本加厉,可能跟他妈是个婊子有关系。

后续盐法还需从长计议。但价格必须降,至少对半。另外,穷得发慌的李克用难免觊觎,汴州的河中行营招讨使张存敬也快到了,得从速接管。

士卒好办,可哪个大将合适呢。

既要不惧李克用,敢在晋人抢劫的时候还以颜色,又要会拿捏分寸,不把克用得罪死。还要会打仗,假若爆发严重冲突,不会被李克用一战荡平。同时还需听话,作乱的可能性小…

陈熊。圣人第一时间想到了忠诚的岳父。虽然他优先忠诚的是王氏,但他和陈美人的父女关系很好,陈美人的话在他那极具分量,而自己和陈美人的感情也非常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