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叫结束后,众人以身再作揖,方起身。
在明罗癫狂的引导下,众人咿咿呀呀的叫了起来:“聂赤王臣共修巴然苯上升天空!将士奔跑变狮身,入水不沉,峡谷生花,使水长流,铁器生火。能降伏妖魔,能把日月按在曼茶罗上,能使洞壁生带缚唐帝。乘兽如马,诵咒山倒。呀呀呀呀呀——”
在不远处瞻仰的数万武士和奴隶跟着嗬嗬。
“眼见五神,就金草焚地狱,吃毒如食。”
“象雄六万一千雄兵倒地,帽子上天如鸟追杀教敌。”
“做鲲鹏腾飞云层,衣服扔了就蔽日,死人复活,宇山倒立!”
诸巫各打一卦:可出战了。
祭祀告终。
武士们原本低沉畏惧的情绪一扫而空,眸子重新有了灵魂,刀背敲打盾牌、槊杆杵击地面的声音响了起来:“战战战!”
明镜慈悲光明辛者兼金城观察使明罗的笑容徐徐在浓密胡须下浮现,翻身上马:“出阵!”
于是一队队步骑动起来。
蕃制。重壮贱老,母臣于子,子倨于父。出入用餐,少者在前,老者居其后。
行军作战一样。
最年轻的在第一排,按年龄依次往后,岁数最大的在最后。如是上阵父子兵,则子在前,父在后。说吐蕃不讲孝道吧,儿子挡在老子身前的画面又很感人。说讲孝道吧……怎么这么抽象呢。
而且,单单只根据年龄布阵,不考虑强弱、体力、战技生熟,太离谱。
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在面前,老子不得崩溃啊。
开元十六年,杜宾客率弩手四千人在祁连城与数万大军遭遇。但是什么结果?虏散走投山,哭声四合。
二十九年,吐蕃发兵四十万东征鄯城,于湟水受阻于镇将盛希液部五千人,一番鏖战,虏大败而去,改攻石堡城。
大历八年,马璘率二千人突营,黑夜中一箭射杀讨击使。贼众扶之号泣,举营遁。
十一年,剑南崔宁杀俘吐蕃及其裹挟的突厥、吐浑、氐、蛮、羌诸部二十余万,生擒虏将近两千人。
十四年,吐蕃二十万复寇雅州,发禁军四千及幽州兵五千同讨,大破之。
这样的战例很多。敌我差距这么大,圣人想不到怎么输,但吐蕃就是花式战败。也许和他们这种风俗有关吧,否则虏哭而去的记载不会不绝于史。
……
景福二年七月十三,拓跋思恭遣长子仁祐将夏兵六千来奉诏,朔方军韩遵亦派都虞侯于秀带着三千骑助讨。
七月十六,圣人令四方人马进逼金城。金剑使噶德悖、雾露使论吉琼、平夷使野诗长明为表忠诚,合兵万两千绕至金城背后的金城关,进驻中山桥,断贼北走退路。与之配合的,还有最新来投被发放兵甲整编为墨离军的阿史那部三千三百人。
担任墨离使的是来美长兄——洛雪。阿史那氏这一支还挺有文化,七兄妹分别叫洛雪、来美、离英、平嵁、嘉希、染香、应臣,真是小瞧了他们。
七月十七,经过在康狼山一带的几次小规模拉锯试探,摸清楚唐军十余万众是由武士、民夫、归顺蕃部、罪犯混编组成,鄯城使张季颙、廓州节儿贡巴苍、金城凉会等州观察使明罗、广恩讨击使普六茹黑聂等虏将果断合兵及庄园奴隶、嗢末诸部八万余人迎战。
看看谁更乌合之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