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时候说,综合表现就等于考核成绩了?”
望着一脸懵逼的二班长,赵卫红立马掰着手指头算开了。
“咱们军人,综合表现从来都不是只看素质。”
“作风这一块,就没办法忽略。”
“更何况彼此之间的分工不同,只论考核成绩,未免太偏颇了。”
“比如个别士官,还兼着连里的四小工。”
“平常电路出了什么问题,营区老旧的地方需要翻新,全都指望着人家呢。”
“再比如饲养员,炊事员之类后勤保障人员,别说训练了,很多人甚至都不考核!”
“可要是没了人家,咱们有一个算一个,全得饿着肚子训练!”
不是所有单位都是347团。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赵卫红一样,把主管后勤工作的养殖队带的嗷嗷叫。
而赵卫红当时之所以能把养殖队带出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借了“联巡”的东风,让赵卫红能找到充足的“怨种”负担养殖队的工作,为各位饲养员争取额外的训练时间。
要是没人帮忙分摊养殖队的本职工作,就是累死赵卫红,他也不可能把养殖队带的那么厉害!
正常情况下,少部分炊事员和绝大多数饲养员,乃至于负责营区卫生的垃圾搬运队,都是在营区里默默无闻的做着贡献。
不需要训练,更不需要考核。
但要是没了他们,整个营区当场就得停摆!
要是只以考核成绩论短长,对于这部分默默做贡献的同志们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
对于这一点,赵卫红在这半年的调研之中,深有体会。
论体能,论素质,甚至是作风。
很多驻扎在艰苦偏远单位的战士,是比不过那些主力团,王牌团的战士的。
但如果只论和平时期做出的贡献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前者要远远大于后者。
赵卫红也是一样。
意识到了这一点后,赵卫红的带兵理念也从原本的“唯素质论”,逐步的向“综合考量”所转变。
不是只有考核成绩优异的兵,才是好兵。
而作为部队里的领导者,赵卫红的目标应该是带出一群好兵,而非是一群只有体能嗷嗷叫的兵。
但这并不意味着苦练军事本领的普通军人,在赵卫红这里就不受重视了。
别忘了,军人首先,应该是保家卫国的战士,然后才是其他的身份。
而红二连一排的每一个人,都是要保家卫国的“战斗员。”
而他们的“对手”,也应当是其他的战斗员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