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红二连的实习排长,又不是军务股的参谋。
凭什么管老子的人啊?
甚至就算赵卫红到了军务股这个“老本行”内任职,在红二连实习的这段经历,仍会对他造成影响。
纠治红二连之外的官兵,别人会说赵卫红偏心眼,搞特殊,根本不管红二连的违纪问题。
就算赵卫红对红二连的官兵,一视同仁,别人照样有话要说!
什么“假正经”,“装清高”,抓红二连的都是不痛不痒的小问题,到了其他连队就重拳出击。
等等等等。
这就是基层工作,尤其是干部工作的复杂性。
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脸面,底气,以及最为重要的前途,全都系于自己辖下的部队之上。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为啥纠察在基层部队的风评那么差?
其中固然有部分纠察“不当人”的缘故。
但也绝对和一些格局不够,认为纠察就是在没事找事,甚至就是在针对自家部队的干部,主官,脱不开干系!
曾经的赵卫红,仅仅是普通一兵。
那些来自干部层面的“风风雨雨”,更多的,还是被作为他直属领导的方浩然所挡下。
赵卫红不光感受不到,甚至根本就不知情。
可当赵卫红真的成为一名“准干部”后,这些风风雨雨,就需要赵卫红自己去面对了。
事关自己部队的声誉,名气,以及自己的前途。
没有干部会在这场看似波澜不惊的争斗之中退让,哪怕赵卫红有着数不清的荣誉傍身,也是如此。
军运冠军?一等功臣?
这些都已经算是过去式了。
说句不恰当的话,这些荣誉,仅仅是让赵卫红获得了和其他干部,站到同一起跑线上的资格!
组织上赋予他们每一个人的权力,只与职务相关,并不会因为过往履历的辉煌而有所改变。
在446团。
赵卫红,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实习学员,一年之后的实习排长。
仅此而已。
既如此,四连长主动向韦滔“认错”一事,想要表达的态度,就很微妙了。
为的,恐怕就是让韦滔知道这件事,进而让韦滔约束,或者说管好赵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