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于此,不少人已经开始琢磨起今晚的紧急集合,是拉八遍好呢,还是拉十八遍好呢?
至于“啥也别折腾,让新学员安安稳稳的度过到校第一天”的选项,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本就不存在。
还是那句话。
他们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要是不折腾回去,那他们岂不是白熬到大三了?
从他们这种想法中,就能看出来。
基层部队,为什么会非常不待见他们这种从军校下来,并且还不是提干的新干部了。
赵卫红在新兵连时,想经历一次紧急集合,那都得层层上报,方浩然不点头,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并且还要等到上完战备教育课,教完打背包之后,才会开始对紧急集合,也就是“战备拉动”这一科目,开始训练。
而这群大三学员,却是连打背包都不准备教,便不管不顾的执意要拉紧急集合。
似乎在他们眼里。
紧急集合已经不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科目,而是变成了一种折腾人,展示自己权利和树立权威的手段。
可实际上,由于背囊的普及,紧急集合这个科目,已经变成了一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科目。
一个军人所需要的一切战备物资,平时全都在背囊里放着,真有情况了穿上衣服,扛上背囊就能出发,哪里还需要打背包这么麻烦?
之所以还保留这个科目,那是为了居安思危,培养新军人的战备意识,让他们清楚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并不会因为他们正在睡觉,而有所拖延。
很遗憾。
这群自以为已经成为“老兵”的大三学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要是到了基层之后,他们依旧保持着这种作风,想要靠着紧急集合之类的手段,来树立自己新排长,新干部的威风。
基层的同志不待见他们,也就在正常不过了。
这也正是黄勇口中,“军校学员与基层实际现状脱轨”的一种表现。
看着身旁一众跃跃欲试的战友们。
王浩本着“贫道死了,道友也得死”的原则,神色如常的从兜里摸出了哨子。
“那就让咱们给这群初来乍到的新兵蛋子,上一课吧。”
“呼呼。老大”
“别叫我老大了。”
从地上一个弹跳起身,大汗淋漓的赵卫红拿着毛巾,一边擦拭着身上的汗水,一边很是愉悦的说道。
“咱们都是军人,老大之类的称呼,听着不伦不类的,容易让人觉得咱们宿舍作风不好。”
“我们政委说过,一支部队要想站起来,最先站起来的就应该是作风!”
“而一支部队要是倒了,最先倒的也是作风!”
“别嫌我唠叨,这个作风问题,可比训练还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