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卿受到的威胁只来自于皇帝,可皇帝恰恰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冷血的人类,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职业,而是一种独立于男人、女人之外的生物。
即便以李显穆和皇族的良好关系来看,从他皇外祖父朱元璋开始,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这四代人,只有朱高炽稍有人情味。
英国公张辅会这么想,恰恰证明了他是有政治智慧的,对皇帝有戒惧,才能更平稳的在这个世道上活下去,那些对皇权没有敬畏之心的,无论权势如何,最终都是身死族灭。
可对于李显穆而言,张辅的这种心态则代表着极大的问题,甚至是双方同盟的裂隙。
这是李显穆所不能接受的!
英国公的支持,是他权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李显穆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自己必须说服英国公才行,沉吟良久后同样缓缓道:“岳父大人太悲观了,大明和从前的王朝是不一样的。”
英国公望向李显穆,却没有说话,只是示意李显穆继续说。
对于寒门之事,他并不想参与,但如果李显穆真的能说服他,他也愿意再襄助一把。
“大明和从前那些王朝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支撑皇权的力量不同。”
“从前的王朝,朝廷是控制不了地方的,在地方上有实力强大的地方豪强、百年望族,那些世家豪门占据着极多的资源,甚至能够有限的对抗皇权。
于是中枢为了压制地方,就形成了一整套的体系,用外戚等来制衡地方豪强。
可到了大明之后,形势却发生了改变,孝康皇后薨逝后,先帝选择了将侧妃吕氏扶正,而不是从当时还在的元勋豪门中再选择一个人座位继太子妃。”
孝康皇帝是朱标,朱标的太子妃自然就是孝康皇后。
张辅皱起了眉头,他从前没有想过这些事,可现在经过李显穆提醒,却反应了过来。
古代史一夫一妻多妾制,妾的地位很低,一般来说,妾一辈子都是妾,在妻子去世后,都是选择续弦,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会把妾扶正,从风评来看,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而先帝是最为注重这些嫡庶宗法的,况且将吕氏扶正后,甚至会改变嫡庶关系,朱允炆就是通过吕氏扶正获得了嫡子身份。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很多人认为朱允熥才是真正的嫡子,而朱允炆是庶子,因为朱允炆是在吕氏被扶正前生的,这是不符合中国宗法规则的。
中国古代宗法,从周朝开始,很明确的就是“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儿子的身份是否尊贵,完全看母亲的身份。
正妻生的大于妾室,在皇室中,皇后生的大于妃子,不同品级妃子生出来的皇子,也各不相同,有的皇子因为母亲身份太过于卑微,甚至会被歧视羞辱。
即便朱允炆曾经的确是低贱的庶子,但当吕氏获得了妻的身份,朱允炆就会自动晋级为嫡子,他的统序明确是在朱允熥之上的。
那种扶正前为庶子、扶正后为嫡子的规定,实际上是东罗马帝国的规矩,被称为“生于紫室”。
所以将侧妃扶正为太子妃的确是不对劲,张辅心中升起了几丝好奇。
李显穆接着说道:“这不是一个意外情况,而是先帝有意为之,目的是为了逐步消除后宫干政,于是开始从中低品级遴选未来皇后,若非圣上靖难,接下来朱允炆的儿子也都会选择从中低品级的官员中遴选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