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时辰后,眼见黄昏,朱寅等人这才上岸,去河边洗脚。
宁采薇等女子,也都从桑林出来。
一群寒门士子,一起坐在河边,将沾满淤泥的双脚浸入清凉的溧水,或者解开头发,垂入清波。
众人都是劳作之后的充实和松弛,如释重负。
溧水之中,一艘乌篷船撸声如诉,塞舟中流,
韩尚忍不住吟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朱寅不禁吟道:
渺渺兮溧水,澹澹兮青山。
粲粲兮夕阳,袅袅兮炊烟。
兮归客,寂寂兮行船。
谦谦兮君子,悠悠兮华年。
第二天大早,朱寅率人来到水滨,在溧水之阳举行射柳之戏。
河边有一处河岸之上,有数十丈的长的柳林,都是绿荫森森的老柳,刚好用作射柳之戏的场地。
前来参加的人,不仅有朱家人,还有宣社士子,附近村民丶朱家佃户。而且人人携雄黄酒,戴艾草冠,挂艾草虎。
就算贫寒的佃户女子,也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
虽然是第一次在溧水之阳举办射柳,可河滨之上足有千馀人,非常热闹。
可见朱寅在本乡已经有了不小的声望,
因为人多,甚至还吸引了小商小贩。
河边柳林之中,早已经布置了拳头大的艾草小球,里面装着碎银子或者铜钱,悬挂在柳枝之上。
这数百个艾草编织的小绣球中,最多的装着一两,最少的只有十文铜钱,由远及近的悬挂,平均装着二钱银子。
这些就是射柳之戏的彩头了。
光是这些彩头,宁采薇就花了好几十两银子呢。真是个大方贤惠的当家娘子围绕着柳林的河堤上下,还摆放了很多的竹席,上面是免费的茶水丶粽子丶
绿豆汤丶雄黄酒·—
河堤之下,搭建了一座高台,上面摆着香炉,祭品,河灯等物,是准备用来祭祀屈原的。
隐隐的,还能听到上游和下游举办端午龙舟的喧闹声。
官道很多行人,甚至路过的官员丶商人,都被这里的热闹吸引l,纷纷驻足观看,探听究竟。
得知是射柳和祭屈,都不禁感到惊讶。
于是,柳林内外的人越来越多。
不知何时,一辆看似普通的马车,也被此地的人群吸引l,下了官道,停留在柳林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