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书网

补书网>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18章 朕一言辄重九鼎岂能食言(第3页)

第218章 朕一言辄重九鼎岂能食言(第3页)

如今局势太乱了,吴蜀破盟,三国各自为战,各有所图。

而吴国一边在汉水与大魏对峙,一边还遣军赶赴房陵,阻止蜀国夺魏之边关?

这也太过诡异了。

曹休忽然想到了什么:

“照军师所言,一旦我们追吴至江陵,吴房陵之师势必退还夷陵、江陵二城。

“到时候我们兵分二路,一路向房陵,一路向江陵?”

通房陵的山道有无数条,但大军想进入房陵,便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逆汉水入堵水,向南经过上庸,再往东去房陵,现在上庸已为蜀夺占,这条路行不通。

还有一条,则是自沮水入房陵。

但沮水通道在吴人手里,通道的出口便是当阳的麦城。

麦城西面便是夷陵。

东南则是江陵。

若未能挫败吴国,便分兵进入房陵,一旦出现意外,便极有可能被吴蜀二国堵死在大山里。

这与曹休一开始的计划,差距太大了。

彼时曹休虽欲取江陵,但上庸、房陵在手,无后顾之忧,江陵战事倘若不济,还能逆汉水回护上庸。

今上庸骤然被夺,不论魏吴,情势都是急转直下。

闹到最后,结果很可能是魏、吴全部退出房陵,任房陵由蜀国染指。

“不论如何,只要吴不与大魏言和停战,最后得利的定然为蜀。”

曹休皱起眉头,看向汉水楼船。

“陛下天使去不复返,孙权已有西城一败,麾下大将步骘、诸葛瑾俱皆为蜀所擒,如此颓势,其仍不欲与我大魏联和讨蜀,他脑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天子遣使往说孙权,曹休作为大魏宗亲,兵权第一的大司马,自然是知晓其间内情的。

大魏如今在等一个时机。

一个孙权趁势称帝的时机。

一旦孙权称帝,蜀国视吴为贼,则必不与吴再次结盟,吴蜀二国唯有一战而已。

现在遣使往说孙权,则是佯与孙权议和讨蜀。

待孙权称帝,蜀吴交战,大魏再择机而动。

伐吴讨蜀,尽在魏之一意,而不在吴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