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书网

补书网>从小道士肝到玄门真君 > 第5章 赐弟子秘法(第2页)

第5章 赐弟子秘法(第2页)

王平独自一人在老槐树下对弈,夏文义和玄凌规规矩矩的盘腿坐于他的身前,正在与王平讨论《天人注解》里的内容。

这本书是作为千木观前辈观察宇宙万物得出来的一些学说,其实与王平前世的《道德经》有些相似,比如道德经总是提到的‘名’和‘无名’,这本书里是以‘形’与‘无形’代替。

形或者名指的是一切有形的事物,也可以称之为有名或者有形,但无名并不是指超乎想象的一切事物,因为有许多超乎想象的也是名,但‘无名者’都一定是超乎想象,道家所说的道就是这样的‘无名’。

可这个世界的‘无形’却与‘无名’相差甚远,因为这是一个修行的世界,对于这个世界的修行者而言,对‘无形’的理解有三个阶段。

练气阶段时,练气士对于‘无形’的理解停留在对天地五行阴阳的平衡,他们认为天、地都是有形,天地延伸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形,而五行阴阳为无形,是对有形的一种延续,也就是修士们所修的法。

修士修行必定要遵循五行阴阳的平衡,修行时必须要维持它们之间的平衡,而不遵循平衡的修士都是邪修。

第二阶段是入境的后半部分修行,要遵循人性和理性的平衡,这里的道理是‘无形’的,是无可言明的,需要修士自行修炼,旁人只能做简单的疏导,修行者需要感受其中的关键,这一步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无法言明。

第三阶段是虚无缥缈的,是一切基于‘形’的对象事物,是人道修士窥视天机的猜想,其中大部分都是胡编乱造,这是因为修士自身也没有研究明白,就更不可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总的来说,这个世界的‘无形’其实与‘有形’无限接近,它的思想是引导修行者稳定修为,而前世的‘无名’更多是一种哲学思想,是一种自我修行的目标,比这个世界的‘无形’还难以言明。

王平与他两个徒弟,谈论的是这个世界对于‘道’的第二阶段,也就是人性的思想以及一些行为。

“前辈们在书中说,修行者要屏蔽危害,躲开命运里的危机,让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谦虚和知足,还说修行者事情做得越多,无论对于这个世界还是对于自身都是有害无利,这一点我是赞同的,可是…”

玄凌平静而冷漠的诉说着他的观点,“可是所谓的知足又是何意呢?我是否应该为现在获得的一切而知足?”

夏文义接话道:“先辈们留下这些话,是让我们修行时保持高尚而稳定的思想,不是让我们止步不前,知足是让我们的人性要匹配我们的修为,而不是满足和自满。”

两人就这个问题讨论起来,王平则安静的在棋盘上落子,好半响后他抬头看向三河府方向的天空,随后一道青色流光闪过,雨莲出现在山顶道场上空,她此刻保持着三丈左右的身躯,身后还跟着苑苑。

最近这段时间里雨莲经常往三河府跑,不久前已经将她母亲打败,正式成为灵蛇一族的女王,她还打算按照千木观的模式让她的族人好好修行,可她的模式只维持不到两天就宣告失败,因为灵蛇实在太过慵懒,而且她自己也懒得搞。

然后,她就想到和千木观的弟子签订契约,以此来提升他们的修为,可对此感兴趣的只有她的好姐妹苑苑,其他族人都是当面点头,背后却是爱咋咋的。

王平感应到雨莲的想法,抬起头看向他的两个徒弟,玄凌和夏文义当即停下讨论,随后抱拳向雨莲行礼,王平在他们行礼后说道:

“道为自然,为万法,道是让我们明白宇宙万物的规律,明白世界一切的道理,如此才能有助于我们的修行,而修行注定是与‘道’背道而驰,你们要明白道,再去修道,要维持它们之间的平衡,方能成就大道。”

王平轻声说完自己的观点,两个弟子并不是很信服,因为每个人对于‘道’都有自己的理解,王平也没有要弟子完全听信于他,便转移话题道:“为师将你二人叫过来,是想传你们一套秘法。”

他说话间从储物袋里拿出一枚玉简,看向玄凌说道:“此乃‘身外之术’,算是太衍教的秘法之一,此术掌握后不可轻易传于他人,你可明白?”

“是,弟子明白,谢师父赐下秘法!”

玄凌起身行跪拜大礼。

王平在他起身后将手里的玉简扔出去,玄凌接过玉简的刹那,玉简化作一道流光没入他的眉心。

在玄凌消化玉简的内容时,王平又拿出一枚玉简,看向夏文义,说道:“此乃‘转移秘法’,也属太衍教的秘法之一,你修此秘法后上阳山太衍教分支的因果就得你来承担,你可愿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