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森摆了摆手说:“由丹格特集团提供渠道和原材料,深蓝科技负责生产电池,我们可以在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三轮货车以及储能电池这些领域展开合作,其他免谈。”
言外之意,合资建厂没问题,但只涉及组装环节。
最核心的深蓝电池,还得放在国内,拿捏在陈延森手里。
闻言,丹格特脸上的笑容彻底收了起来。
他原本以为陈延森会在合资建厂的条件上讨价还价,没想到对方完全堵死了这条路,只愿意做“生产+渠道”的合作模式。
“陈先生,只做组装环节,利润空间太薄了!而且电池从国内运到奈及利亚,海运成本、关税加上仓储费,会让产品失去价格优势的。
就拿橙子MT300举例,如果把整车生产、包括电池都放在非洲,成本还能再降10%,这可全是利润啊!”
丹格特往后一靠,摊开双手,一副在为陈延森考虑的急切模样。
陈延森看得想笑,摇头拒绝。
想合作?
没问题!
得按他的规矩来!
丹格特见陈延森态度坚定,便知道自己的心思落了空。
最后只能跟着陈延森的谈判节奏。
毕竟深蓝电池是独家生意,双方可以在汽车、新能源和工商业储能领域展开合作,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仅可以就地消化,还能通过海运运往欧洲地区。
丹格特压下心中的不甘,无奈说道:“既然陈先生坚持,那就按你的方案来,森联资本出资5亿美币,丹格特集团出资4亿美币,外加土地资源,在拉各斯建立电动摩托车、助力车和三轮车装配厂。”
陈延森点头同意:“可以!占股比例按六四划分,我们六,你们四。”
双方联手砸了近十亿美币的资金,年产能拉满,最少也能生产50万辆电动摩托车、20万辆助力车和10万辆电动三轮车。
此外,丹格特还签了一份价值10亿美币的电池采购合同,这些电池将用于生产电动农机和储能电网建设。
双方签完意向合同后,陈延森安排了一场晚宴,直到深夜十点半,他才应酬结束。
没想到刚上车,就接到了商务协会的王光桐电话。
“陈总,下周有个欧洲商务访问团,李先生特地邀请您一同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