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涉及李翊的原则问题,李翊基本上都是主张以和为贵。
但涉及到了李翊的底线,那就是化身绝对的政治机器。
稍微有点儿眼力见的,都能看出来。
李翊这几年的重心,都放在了科举上。
所以大部分聪明人,都会在此时积极配合。
而还没有反应过来的,这时候就遭了殃了。
刘备微微颔首:
“……朕非怪卿。”
“昔日光武中兴,亦需强项令董宣。”
“今日三兴汉室,岂能无霹雳手段?”
“卿放心去做,朕在背后支持。”
稍顿,又道:
“只是……那些被罢官员中,亦有能吏。”
“可否酌情……”
刘备到底还是心软了,毕竟那些官员中有不少人跟了他很多年,对他也挺忠心的。
关键人确实有能力。
李翊这说罢免就罢免,饶是刘备一开始也没想到,他一次会罢免这么多人。
李翊摇了摇头,不容妥协道:
“……陛下,法不容情。”
“今姑息一人,明日便有十人效仿。”
“待科举已成大势,再招贤纳士不迟。”
刘备默然良久,终道:
“……唉,便依卿言罢。”
次日,李翊再出重手。
将阻挠科举最甚的幽州刺史下狱查办,其党羽纷纷落马。
同时颁布《科举推行令》,明定奖惩:
推行有力者,不拘品阶,破格提拔。
敷衍塞责者,虽皇亲国戚,亦严惩不贷。
各地官员见朝廷动真格,再不敢怠慢。
学馆纷纷设立,乡试如火如荼展开。
寒门士子欢呼雀跃,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