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李翊以雷霆手段连罢三州刺史、五郡太守。
皆因“怠慢科举,有负圣恩”。
更有朝中两位为地方求情的重臣,被外放边远郡县。
一时间,朝野震动。
“李相这是要借科举之名,清除异己啊!”
散朝后,几个官员在偏殿窃窃私语。
“嘘!慎言!”
“没见连皇亲国戚说情都没用么?”
“听说陛下虽未明确表态,却将御笔赐予李相,许他先斩后奏之权。”
“陛下仁德,不欲严惩。”
“李相刚厉,执法如山。”
话未说完,
忽见李翊走来,众人顿时噤若寒蝉。
李翊冷眼扫过:
“诸公似有闲情逸致?不如多想想如何为陛下分忧,推行新政。”
“是是是,相爷说的是。”
众人唯唯诺诺而退。
许是多年不曾见过李翊的手段,让众人忘了李翊不是不愿开刀,而是一直主张以和为贵。
在许多人看来,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
那一定是一个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见谁都拽得二五八万似的。
除皇帝外,那一定是想杀谁就杀谁,想罢免谁就罢免谁。
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人,
王莽、董卓就是这样的人。
那他们下场、风评是怎样的自不必说。
即便是历史上的曹操,也没有肆无忌惮到这种程度。
事实上,曹操在历史上很多时候都是比较克制的。
而对比某三国里的大佐曹操,
他的形象塑造,就是怎么狂、怎么洒脱怎么来。
可以让名士给自己当马夫,当脚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