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则回宫去了。
洛阳宫,甘露殿。
暮色沉沉,宫灯初上。
刘备邀请李翊与自己一起共进晚膳。
金樽清酒,几碟时令小菜,倒比往日大宴更显闲适。
“子玉啊,”刘备举盏轻叹,“今日一行,朕方知民间疾苦,非奏章所能尽述。”
他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
“那吴家老妪,若非亲眼所见,朕岂能想到名门之后竟落魄至此?”
李翊执壶斟酒:
“陛下久居九重,群臣奏事又多粉饰,难免隔阂。”
朝中大臣多是报喜不报忧,所以在深宫中呆久了,确实容易脱离底层百姓。
“所以朕愈发觉得……”刘备摩挲着酒盏边缘,“当初你提议将阿斗送去纸坊历练,实是良策。”
李翊眸光微动,沉吟道:
“太子纸坊待久了,自会识得五谷,知民生之多艰。”
“是啊。”
刘备忽的笑起来,“那小子上月来信,竟能说出‘一束竹料出纸几何’,可比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世家子强多了。”
“子玉,来,再饮一杯。”
刘备亲自执壶,为对面跪坐的李翊斟满酒樽。
“朕想起白日里考核的那个崔和,便一直心中不快。”
“察举选官之制,横亘我大汉四百年,朕身为开国之君,又不太好变祖宗之法。”
“但若是不变,只怕将来会有更多似崔和一般人物,在地方上尸位素餐。”
“如此,朕的汉室江山,早晚毁于一旦。”
“念及此事,着实令朕头疼不已。”
李翊双手捧杯接酒,闻言笑道:
“陛下春秋正盛,此事原不必急于一时。”
“倒是今日太常所奏各州郡私塾兴建之事,臣听后甚感欣慰。”
“不错,”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自章武元年颁布‘有县必有学’之诏至今,各州郡上报,各州各县都有私塾。”
“诚不相欺,朕颁布此诏之前,尚未想过有县必有学之诏能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完成。”
“看来子玉与你的内阁还有朝中大臣们协调不错,办事如此爽快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