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人渠帅,多与其联姻。”
“交州之土,实乃士家之土。”
“如此说来……”诸葛亮挥着羽扇,轻声道,“士燮若反,交州顷刻易帜?”
张紘点头:“正是。”
诸葛亮沉默片刻,忽而一笑:
“可他至今未有称王。”
张紘一怔。
“交州偏远,士燮若自立,朝廷未必能即刻征讨。”
诸葛亮羽扇轻点案上地图,“但他仍选择向朝廷称臣纳贡——此非懦弱,而是明智。”
“因为士燮即便称王,也不过是下一个赵佗。”
“他依然得向朝廷称臣纳贡,还得背负反贼之名。”
“似现在这般,即便未有称王,可交州依然是姓士。”
“这与称王已经无异了。”
他抬眸,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这样的人,未必不能为我所用。”
“使君欲如何施为?”张紘问道。
诸葛亮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徐徐展开:
“士燮好经学,尤擅《春秋》。”
“我拟邀他共修《交州志》,记录岭南风物。”
张紘眸光一闪:
“妙计!修志需调阅各郡户籍、田亩、商税……”
“正是。”诸葛亮微笑,“届时,交州虚实,自可一览无余。”
“士燮他会配合吗?”
“士燮是个聪明人,亮以为他会配合的。”
诸葛亮起身行至窗前,望向交趾方向。
“至于南海贸易——”
“李相爷不是一直对贸易商路十分感兴趣么?”
“南海贸易,远涉海外。”
“待亮理清楚这里的门路后,再上报内阁。”
“内阁一定会对此引起重视。”
“有了内阁的支持,开拓交州便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