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东汉是二元君主制,属下可以对自己的主公称臣。
事实上,不论是在魏国还是在齐国。
曹操的手下与刘备的手下,都分别授予的是魏职与齐职。
而夏侯惇受的却是汉职。
这其实是臣子的最高待遇,因为名义上天下仍是大汉的天下。
曹操、刘备不管称公还是称王,那都是汉帝的臣子。
所以说,授予属下汉职,其实是与曹刘并齐的最高待遇。
但夏侯惇却坚持不受汉职,请求曹操授予他魏职。
因为他只想当曹操的臣子,不想当汉臣。
这展现了夏侯惇高超的政治觉悟。
所以他在面对汉帝刘协时,并不称臣。
面对夏侯惇的咄咄逼人,刘协脸色大变,侧目视国舅董承。
董承会意,乃俯身在刘协耳旁低语问,“陛下有何吩咐?”
“如今人为刀俎,朕为砧板上的鱼肉。”
“为之奈何也?”
董承眼珠骨碌碌一转,忽然心生一计。
当即低声向刘协献计道:
“……陛下,雒阳乃曹操根基,若入其地。”
“则如鱼困涸泽,鸟缚牢笼,再无辗转之机。”
“今曹、刘相争中原,战事一触即发。”
“观其势同水火,且皆是倾巢相争,必然是要拼个你死我活的。”
“依老臣之见,倒不如就暂留陈地,以观其变。”
“待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届时陛下或可坐收渔利,重振汉祚。”
此前被曹刘两大势力夹在中间,刘协无可奈何,只得听天由命。
大臣公卿们都劝刘协坐观时变。
如今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可不就是机会么?
念及此,刘协眸中复有燃起了一抹光彩。
夏侯惇见此情景,乃复逼问道:
“陛下!迁都之事,关乎社稷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