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边吃边谈。”
说着,亲自执箸,为诸葛亮布菜。
几杯温酒下肚,周身暖透。
李翊放下酒杯,神色渐趋郑重:
“孔明,闲叙已过,该言正事了。”
“你镇守交州八载,政绩斐然。”
“陛下与吾,时有耳闻。”
“今日便细细说与吾听,你在那岭南之地,究竟做出了何等一番事业?”
诸葛亮敛容,娓娓道来:
“……蒙相爷垂询。”
“亮至交州,见其地湿热,颇宜种植甘蔗。”
“然土人仅知粗制饴糖,获利微薄。”
“亮于是与工匠反复试验,终得‘白糖’之法,其色如雪,其甜倍蓰。”
“遂鼓励百姓广种甘蔗,设立糖坊,行销中原乃至海外。”
“如今岭南之民,因糖而富者甚众,路不拾遗之风渐起。”
“哦?白糖?”
李翊眼中闪过激赏之色,“此乃惠及民生之创举!后来又如何?”
“其次,”
诸葛亮继续道,“交州僻处海隅,然海上通道不可轻废。”
“亮整饬港口,建造海船,积极通联身毒、南洋诸岛,乃至远及波斯。”
“异域奇珍、稻种香料得以输入,我朝丝绸瓷器亦远播外邦。”
“商税因而大增,民亦得其利。”
李翊听罢,喟然长叹:
“好!因势利导,惠工通商。”
“孔明之才,果非仅限于经史文章!”
“于这农耕为本之世,能有此等眼光与作为,实属不易!”
“陛下得闻,必深感欣慰。”
话锋一转,李翊目光深邃,看向诸葛亮:
“然则,孔明可知,朝廷此次急召你回京,所为何事?”
诸葛亮略一沉吟,从容道: